TUhjnbcbe - 2023/10/24 1:37:00
问许多到过广州旅行的人,对广州是什么印象?很多人会认为广州是国际大都市,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事实上也是如此,广州大部分地区已被城市化,但是“城市”并不是广州的全部,高楼大厦也不是广州的全部。广州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浓浓的乡村风貌,除了一些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古村(如黄埔古村、聚龙古村、小洲村、沙湾古镇等)外,还有许多古朴又美丽乡村,藏在深闺,等待我们认识。选择寻找这些藏在深闺的古村落,除因珊珊三丫头自身不喜欢到景点打卡外,同时,广州这些藏在深闺的古村落,不仅有如画的乡村风景,更有机会在旅行途中感受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风土人情、风俗、历史文化、手艺、习俗等,当那些仿佛远去的历史和尘封的记忆又一次重新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你对广州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今天,珊珊三丫头带大家一起走进从化流溪河畔的古村落“殷家庄”。殷家庄,位于从化街口镇北路北上通往麻村的路上,从前从广州市区到“殷家庄”,一般是先到从化街口,然后再转车或包车,总感觉偏远。自从地铁14号线开通后,有了地铁直达“殷家庄”,原来感觉位置偏远的古村落,一下子距离拉近了,交通变得十分便利。殷家庄,在元末至正22年(年)建村,古时候由西兴里、南兴里、全兴里、东庄里和祠堂里六个庄围构成,现在由十一个村落组成,散落在流溪河畔。坐地铁14号线在“东风站”的D出口出来后,往前走二百多米,见路口往左拐,便到了殷家庄。进入村子的路上,见村口前正在搞着建设,大概是因为地铁开通的原因,一切都在发展中,未来这个乡村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进入村庄,就先进入殷家庄的南庄,古时候南庄叫“南兴里”,是殷家庄十一个自然村中最古老的一个。刚入进村,仿佛与外面是不同的世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乡村的路,路旁一口大大的池塘,池塘边上有一排古建筑,而当中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一幢古建筑前高高竖着两个杆子,这是什么呢?为一探究竟,珊珊三丫头加快了脚步。走近,原来古建筑是殷家庄的殷氏宗祠,许多村里的老人正围坐一起打麻将、聊天,这里让人感觉生活变得非常悠闲,这是在市区难得一见的场景。珊珊三丫头着急的把目光落在殷氏宗祠前面立着的两根高高的杆子上。只见两座以花岗岩为底座的旗杆夹,上面的石牌上刻“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殿试”,落款为“钦点二甲金殿传胪殷攀龙立”,两块花岗岩的旗杆夹间立了一根20多米高的“功名杆”。珊珊三丫头之前也走进过不少的古村落,见过不少古村落保留有功名的旗杆夹,但都没有见过旗杆,第一次见到仍立有“功名杆”的。其实,立“功名杆”是清代珠三角的一个民间风俗,从前参加了朝廷殿试后,取得进士或举人以及贡生功名的人,被授予爵禄同时被赐予旗帜,旗帜就会被竖在的石旗杆夹上,以示显贵和辉煌,是宗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绕过“功名杆”,珊珊三丫头走进殷氏宗祠,见门口挂了“从化文物保护单位”和“农家书屋”的牌子。整个殷氏宗祠,共三叠:头叠头厅,进去是庭院;二叠大堂,再进是另一个庭院,两旁有用作厨房的厢房;三叠是正殿。在二叠的大堂内,见到有许多书桌摆放着,有村里的小孩子在看书做作业。刚进殷氏宗祠门口,珊珊三丫头感觉这里比较简朴,没有什么特别,当走进祠堂后,会不自觉的抬头向看,发现殷氏宗祠的“宝贝”都落在了屋顶上,屋顶上面是仍能看到是朱瓦绿檐红梁,屋顶两侧瓦背上有两只“石狗”,仿佛在守望着殷家庄,然后用锅耳与屋顶拱起立体的夔龙纹,左右龙纹上龙头鱼身的两尾鳌鱼正要下潜的样子,村里的老人们把这个称为“鳌鱼翻身”,寄托了殷氏先人的美好的愿望:“鳌鱼平地震,石狗守门户。从殷氏宗祠出来后,珊珊三丫头悠闲沿着池塘边的古民居向前走,在殷家庄的十一个村落中,南庄的古民居数量最多,村落布局十分完整,一排青砖屋前一口大鱼塘隔开村里村外。长长一排青砖屋的大门一律朝一个方向竖着看,屋与屋头尾交接,当中间是巷里,里巷有通向鱼塘的排水沟,在民居之后面加了一条横巷,东西两面各建一间有防御功能的回水屋,布局整齐划一。在古民居穿行中,看到了殷家庄南庄的另一间祠堂:“班墀公祠”,这个宗祠规模比殷氏宗祠要小,但班墀公祠却隐藏了殷家庄的殷姓来源的秘密,保留了殷姓的传统风俗,可以说意义完全不同。在班墀公祠正中两侧有一副对联:“源自润水系出罗山,派修香溪支分白石”,对联说出了殷家庄殷氏来历,说出了殷氏祖籍江苏润水(即今天的江苏镇江),而从化殷家庄第一个祖公是出自罗浮山。在南宋时,润水人殷陶奄任惠州通判,因为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晚年隐居于罗浮山,成为了广东殷氏入粤的始祖。元朝年间,后代到了东莞常平白石岗一带居住,后来辗转来到从化开村立业,安顿下来,建立殷家庄。所以在殷家庄很早就立下规矩,每年农历九月初三,广东的殷姓子孙要到罗浮山祭祖。走进班墀公祠大堂正中,看到上面挂了许多灯,这些是村民庆祝孩子出生挂灯用的,当家里新添一个男丁,殷姓的村民就会在男丁出生后的第一个正月初十,在宗祠横梁挂上一盏红灯,为新丁求福。走出班墀公祠,感觉有点累,就在祠堂前和村民的闲聊中,村民热情而友善,闲聊中得知殷家庄除了“添灯”的风俗外,还有一种“上老灯”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六那天,村中年届花甲的老人可以让后辈把一盏通红的烫金灯笼挂到祠堂内,全村人在祠堂团聚吃饭,表达尊敬老人的传统。这次殷家庄之行是一个意外的收获,除了能第一次亲眼看到20多米高的“功名杆”,还看到格局完整的古村落。除了看到殷氏宗祠的屋顶寓意深刻的设计,更了解了当地“添灯”与“上老灯”的民间风俗,此时珊珊三丫头有些略感遗憾,因为时间不对,没机会亲眼看一看这些风俗仪式。明天,珊珊三丫头继续和大家分享殷家庄的行程,了解殷家庄在流溪河边上“如树叶状”分布的十一个村落,敬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