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广州的母亲河,也是唯一一条全流域都位于广州境内的水源地,起源于从化山溪,汇入珠江大潮,流向滔滔大海。
这条河,千百年来滋养着广州,与广州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源头逐水而居的山民,到下游以河水灌溉岭南佳果的村民,再到流域数以千万的市民,都从这条河收获太多。是的,广州人绝不会陌生于“流溪河”这个名字,但我们是否真正懂得自己的母亲河呢?
溯源流溪河,寻访她的历史人文、探讨她的生态发展、展望她的未来前景,思考新发展理念下一条河一方人一座城的发展变迁。
来吧,让我们一起出发!
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观看视频
流溪河源头:
为了找到流溪河的三个源头,我们先后三次深入从化的山林。记者首先到达的是“东源头”桂峰山。在那里,我们邂逅了古法酿制的吕田头酒,目睹广府客家文化同时融于水中;随后,我们来到“西源头”溪头村,从老村民的述说中,我们了解到流溪河曾是极为宽广的航道,见证着广州开放贸易的雏形;最后经过一番周折,我们找到了“北源头”走马夫,涉险广州最北部屏障,一路荆棘割腿出血,方体会到源头居民坚守绿水青山、助力全域发展的不易。
源头活水,浩浩汤汤。流溪河从这里出发,奔流千年,润泽一方。多年来绿水青山依旧不变,但流溪河边砥砺奋进的广州人,在今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已逐渐找到了流溪流域发展的金山银山。
流溪河自从化源头至白坭河口,干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它滋润了“岭南第一温泉”广东温泉宾馆,孕育了颇具岭南梅林特色的“流溪香雪”,灌溉了驰名古今中外的糯米糍荔枝、三华李、砂糖桔、高山番薯、荔枝蜜……
抽水蓄能电站、北回归线标志塔、无马属动物疫病区,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岭南特色浓郁的乡村以及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都在流溪河畔。
历代文人墨客也极推崇流溪河畔风光旖旎,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至纯七夕水广府客家融
桂峰山地处广府、客家文化圈交融处。沿着大广高速向东北行,记者从广州市区来到多公里外的吕田镇桂峰村。在村边,一条蜿蜒而上的小道通往桂峰山山腰。一条蜿蜒溪流从道旁流过,河道浅窄,水清见底。沿溪行,水声渐强,再穿过夹道的茂密草丛,流溪河的桂峰源头顿时跃然眼前。只见一块巨石立于浅水潭中,上刻着几个朱红大字:“流溪河源头”。奔流的山溪水在巨石旁飞溅而下,哗哗水响不绝于耳——流溪河那广达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就源自于这股灵动的山溪。
记者不禁捧起源头溪水一尝:“好甜!”当地山民告诉记者,桂峰源头的水可谓至清至纯。何以见得?原来,每年七夕凌晨头遍鸡啼后,桂峰村民都到源头打水储藏,密封到瓦罐里。这儿的源头水存放两三年都经久不腐,还能解暑排毒,被称为“七夕水”。
不负好水,当酿好酒。
村民罗志雄家里,斑驳的墙上贴着一米见方大红纸,工整地写着一列毛笔字:“地窖酒、存年酒、双蒸酒、高度酒、头酒、低度酒、糯米酒、桑果酒……”58岁的罗志雄有着40多年的酿酒经验,是家族古法酿酒传统手艺的第四代传人,看他酿酒,一切皆有章法:泡米、蒸煮、翻炒、冷却,把酒粉掺进米中、装坛……随后是漫长的两次发酵,清甜的源头水,便如此渐化成了浓香佳酿。
“这就是手工古法酿制的吕田头酒。”罗志雄说,“桂峰山地处广府、客家文化圈交融处,好山好水孕育之下,农家酒业兴盛得比较早。本地经营酒坊的先辈融合米香型、豉香型酒改良了口味,制成现在的吕田头酒,兼具广府和客家酒文化特点。虽然口味改良了,可酿出一坛好酒的三大核心要素从未改变,那就是桂峰山泉水、荔枝柴明火燃烧和纯手工古法制作。”罗志雄说,年复一年,桂峰人坚持用老师傅传下来的古法酿制,吕田头酒也已成为广府、客家文化融合的一个符号。
追忆多年前渡口商贸繁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趁圩卖……”96岁的先兰阿婆是良口镇溪头村的长者,村里一半人听着她的童谣长大。她说这首童谣并非本地人所作,而是当年老广州城与从化之间水运发达,童谣得以“乘船”一路北上,唱进了她的耳朵里。
老人模糊的记忆中,当年流溪河上的荔枝商贩,就是乘竹筏从深山驶到良口镇,再乘船从沿岸的渡口码头来到广州市区;在没有电商和冷链物流的时代,流溪河清凉的水,装在陶瓦罐里就是“冰柜”,确保荔枝“一路顺风”。
地方志材料里记载:“流溪河在明朝时还只是一条几米宽的小河,康熙年间从化出了一名朝廷大员,回乡省亲时流溪河两岸的竹林挡住了船队,于是大员下令砍去竹林、清出航道后,才使流溪河河面变得越来越宽、水位也跟着加深。当年,四五十吨的大船从广州老城出发,船只往北可到达从化良口,水路航运也成了从化当时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河面船只最多时达到多艘。”
如今溪头村依然能够见到繁华商贸的景象,村里发展起了旅游经济,游人甚多。
记者沿着乡村小道进入溪头村,第一眼就能看到“溪头石巷”的小村牌坊。这些村居中,有的前门开“士多”屋内铺床煮食,有些是“前店后居”,有些是“前店后厂”。
离开村子不远就是一处宽敞的鹅卵石水道,从附近的山上一直延伸下来。如果遇上暴雨,这条水道就会奔腾起来。记者前行至山脚,看到清澈的山水首先汇聚成一个冰凉的池子,再顺着刚刚所见鹅卵石水道奔流而去。这股水源要比桂峰的山溪更有力量,水边竖起了注意安全的警示牌。
生态北屏障护水责任重
东联村走马夫位列三大源头最北一极,也是此行探秘之旅最难抵达之地。比起山高水远的桂峰和早已为世人熟知的溪头,走马夫几乎无人问津,而传说中一个水电站隐藏于此,更使它充满了神秘和探险色彩。这片似乎怎么都与现代广州没什么联系的山林,却可说是广州北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名字)就是那个‘水’!”说这话的就是传说中神秘水电站的水管员邹观水,人如其名,他每天的工作是看护发电厂、保护水源地。
在走马夫这样的丘壑山林中找到他并不容易,因为他通常一天都在不同的观测点巡逻。当下正值汛期,工作尤其忙碌,他每天都需要骑着摩托车来到4公里外的记录点,再徒步上山。
记者尝试了一回水管员的工作:沿着河道走几公里,渐近水库时,腿上已被高山倔强的茅草划出一道道血口子……邹观水告诉记者,真正的源头还在水库深处,要去探寻非常不易。那里是少有人涉足的未开发地,一草一木的状态都需要记载和保护,即使茅草封路,一路荆棘,也不能砍伐。因为这里是广州最北生态屏障,责任重大。
记者在走访东联村时了解到,走马夫甚至整个东联村都有许多并未登记在册的水管员,他们像邹观水一样,生在流溪河源头,用“水”“源”取名,一生都把保护水源地的信念留在名字里、刻在生命里。他说,建电站时蓄水期间,大坝水库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白蚁窝,有危及大坝的可能,政府部门果断出手诊治,铲除祸根,同时让一草一木都得以保存,这才有了现在的源头清水。源头建电站仍然水清如许,这也是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不过,水源地保护不只是单纯的保守性保护,同时也引入了养生保健度假区项目,近期又引进了佛手瓜等农产品,发展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经济。这都是为了更好地反哺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如今当地的生态林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同时新生林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加。当地人都说:“流溪河源头的山越青、水越纯净,下游才有长长久久的金山银山。”
信息来源:从化区广播电视台,所有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编辑:利文婷
本文内容由从化大小事团队综合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事件爆料,商业推广合作,请直接通过从化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