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落实高质量发展
要求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优化重大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立足全区各片区发展基础、产业规模、资源禀赋,加快形成北部生态价值创新区、南部科技创新发展区、中部综合城市功能区、西部城乡融合示范区、东部特色农业主产区协同发展、组团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极点支撑、轴带辐射、板块联动”的产业主体架构。大力推进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深化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园区建设,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宝珠大道西延线、大广高速从化出口改造等交通项目,增强省级产业平台发展优势。
全力推进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建设。依托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明珠片区、民乐片区启动区开发建设,聚焦生物医药、医疗美容等产业,集中力量推动重大平台合作共建、创新资源成果共享、产业生态协同构建,快速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交通路网互联互通工程,重点推进高湖路、太平大道、北三环出入口等项目建设,加快畅通“五镇”联动发展的经济廊道。
加快建设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坚持与中心城区综合型总部经济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抢抓疫情催生的企业总部首脑机关和执行机关加速分离的机遇,聚焦在职能型总部经济上,重点发展价值创新型、战略决策型新型总部经济,高标准、差异化打造老温泉·双创街区型生态总部、鸭洞河·价值创新型生态总部、凤凰山·文化创新型生态总部和小海河·决策控制型生态总部。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带动和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制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明珠智慧产业园,吸附一批数据仓储、分析应用、算力服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步布局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对数据保密、低延时要求高的新经济、新业态就近集聚。拓展提升智慧农业、家居智造、数字艺术、智能供应链、智慧旅游等场景应用,加快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等新业态,推动形成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加快形成“研发一个场景,催生一个业态,培育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持续巩固提升“三个标准、五个一批”工作成效,加快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网状”动力源结构,率先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全国、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表率,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广州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加快构建富民兴村特色产业体系。引领创建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攻坚研发一批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建设,持续巩固“零弃耕”整治成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农业产业化,依托艾米稻香小镇、荔博园、新开花谷等平台,大力发展“5G+智慧农业”,加快完善“试验—示范—产业化”模式,培育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以定制荔枝、定制果蔬为切入点,力争三年内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一站式全产品定制。创新粤菜师傅培训室运作模式,持续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粤菜创新、“南粤小吃”品牌化运营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精心打造岭南特色美丽乡村,深化“五大美丽”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生态样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强化村容村貌管理,推动更多干净整洁村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提质升级,打造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田园城市。
高标准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系统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重点依托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新老温泉一体化区域、特色小镇等空间载体,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平台,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跨界流动、高效配置。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布局,推动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乡功能融合。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重点依托设计师村、院士工作站、湾区设计开放大学、“双创”基地等平台,推动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在乡村聚集,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高品质实施特色小镇战略。深刻总结我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模式,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建设的“变与不变”。在“变”的应变能力建设方面,要立足特色小镇品质不高、链条不全、机制不活、管理不强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聚焦挖掘特色“蓝海”市场优势、“沉睡”资源盘活后发优势、生态要素保障优势和大湾区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升级优势,聚焦重点,破冰攻坚,全力构筑战略优势,确保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不变”的规律性认识方面,要坚持党建引领、政府规范、市场主体、村民参与;坚持规划支撑建设、设计提升品质、产业突出特色、市场加强策划;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和原住民发展相融共生,聚焦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社区功能的核心要素要求,进一步优化特色小镇网状特色空间布局。
坚持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未来五年,我区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深化“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增强“一核”综合城市功能,持续推动老城区更新改造、功能完善、服务提质,加快实现老城区新活力;持续推动外围城区前瞻规划、有序建设、科学管理,加快提高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两翼”创新产业布局,以温泉、良口、吕田北部三镇为“生态价值创新翼”,推动北部片区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水准的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标杆示范;以太平、鳌头两镇为“科技创新发展翼”,以产业为纽带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上走在前列。
深化“三带”美丽经济、深绿经济建设,强化“太平—鳌头—街口”创新创业产业带、“温泉—良口—吕田”美丽健康发展带和流溪河全流域生态价值创新带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应,高质量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地铁14号线沿线高端商业经济带和G国道沿线科技创新发展轴。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等机制,着力完善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新老温泉一体化区域、流溪·三里(福里、津里、和里)、各个镇墟和特色小镇等重点功能片区及关键节点功能,更好促进中心城区和偏远山区、南部区域和北部区域、特色小镇和周边村镇共同发展。
推动镇街均衡发展。
坚持抓好城市更新、完善城区功能,将街口街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区“会客厅”。
坚持做优做强“两轴两商圈”,将城郊街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以路开路、串点成线、协同发展,将江埔街打造成为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环境美丽、智慧时尚、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拓展区。
坚持“大太平”理念,协同高技术产业园,将太平镇打造成为镇墟美、产业强、生态优、文化兴、民生实的现代化从化南部“门户”。
坚持一线多点、园区联动的发展策略,将鳌头镇打造成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村美镇旺、宜居宜业的最美从化西部“门户”。
统筹打好红色牌、绿色牌,加快焕发老温泉新活力,将温泉镇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承地、生态经济核心区。
坚持做优平台、做强镇墟、做大产业、做实经济,将良口镇打造成为创新活力迸发、区域协调发展、绿色本底巩固、开放支撑有力、发展成果共享的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平台、世界生态设计产业策源中心。
坚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多点协同”的发展空间布局,将吕田镇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的北部“门户”,以绿色发展动能持续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文字:江楚君
图片:资料图
编辑:利文婷
初审:陈治
编审:梁伟东
审核:邬影红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