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萝岗钟氏文化协会组织萝岗鍾氏数百人到从化屈洞拜祭从化始祖防御使鍾轼公(鍾氏家族岭南开宗、萝岗鍾氏祖先)、潘氏夫人的祭祖活动,并参拜防御使锺公祠,活动安排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体现了锺氏族人团结友爱的精神。
锺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秉承锺氏先祖家风,发扬承传,崇尚祖德,慎终追远。告慰吾祖,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隆昌!
感谢火村钟锦州宗亲拍摄珍贵的短片
钟轼墓群在白云山牛领岗(俗称牛被领),有一组大型砖石结构传统山手椅形墓冢,一联四穴,颇引人注目。左起第二穴嵌有碑志:“大宋防御使钟十二翁之墓”,乃钟氏族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年)所立。
据钟氏族谱记载,钟十二翁即钟轼,因排行十二,故称十二翁。钟轼原籍河南开封,是唐代睿宗时参知机务钟绍京的第八世孙,因辅粥宋太祖有功,封防御使,娶潘美第三女为妻,是宋太宗赵匡义的连襟。宋开宝三年(年),随潘美南征,次年灭南汉后,钟留镇广州,居住在豪贤里(今豪贤路),后迁至禺北龙腾里(今从化太平镇屈洞村)定居。钟轼为钟姓南迁的始祖,子孙几乎遍布岭南各地。
钟轼墓始建于北宋。因墓主是宋太宗襟弟,故原来规模宏大,石料上乘,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狮、华表、旗杆石夹及众多碑刻。后来历经改朝换代,虽有维修,但墓前石人石马等已毁。年其后人对钟轼墓再作维修,故成砖石水泥结构。
在从化太平镇,也有一处钟轼墓。但何处是衣冠冢,何处是遗体长眠之所,则未考证。
萝岗鍾氏参拜防御使锺公祠
萝岗钟轼
「钟氏故事」在广州白云区的萝岗一带,有不少钟姓人家,这些人世代在这里生活了一千多年,据他们的族谱记载,他们的始祖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派往岭南的先锋将领钟轼,说起这个钟轼,萝岗钟姓人家可是自豪得不得了。(萝岗二世祖钟玉岩(-),名启初,字圣德,号玉岩,为钟遂和之子,钟轼之五世孙。)
那是在五代时候,中原*权更替频繁,整个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广东地区也由刘姓南汉国皇帝割据,自成地方帝国。后来宋太祖赵匡胤设计,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后周*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可是还有一些偏远的地方还有一些*权没有归附,南汉国也是其中之一,到了宋孝宗宣宝年间,为了征服南汉国,皇帝派潘仁美率*前来岭南,潘仁美有一个女婿叫钟轼,很有些文滔武略,潘仁美向皇帝推荐,派钟轼做了征南先锋。钟轼得令之后,带领五千先锋兵,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浩浩荡荡,直奔岭南杀来。
潘仁美是北宋王朝派往岭南的统帅,钟轼是他的女婿,同时又是他的先锋官。
且说这南汉皇帝听说宋朝*队南来,确实有些紧张,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是降是战,举旗不定,后来采取朝中谋士的计谋,认为北宋*队不适应南方的天气,只要坚壁清野,不与急战,到了暑热天气,北方*队不习惯南方湿热天气,就有可能发生疾病流行,到时候,宋朝*队自然就会不战而退。所以当钟轼带领宋朝先头部队远行千里来到粤北的五岭时,发现南汉王朝在南雄的梅岭一带布防严密,守住了北*南下的通道,但是并不迎战。任凭宋朝*队如何挑战,都不出战。钟轼了解到这种情,亲临前线察看地形和*情,看到南汉*队沿梅岭一带筑起了一条坚守的防线,钟轼想,根据这种情况,南汉*队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势,如果正面强攻,宋*一定处于不利地位,以自己这五千先锋兵与这早有准备的数十万南汉*队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因而利用南汉*队不急于作战的心理,也安下营来,准备等大*到来时发动强攻,以宋*的强大实力一举摧毁南汉*队的防守。
潘仁美
数日之后,潘仁美带领的宋朝大*赶到了,钟轼将自己从前方了解的情况向潘仁美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设想,钟轼说:“南汉*队占据险要地势而不出战,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想通过长期对峙使我*疲困,然后让我们不战而退*,到了那个时候,南汉*队趁我*退却之机从后面杀来,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末将以为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在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战例,比如三国时期,曹魏*队入川时,川*也是据险不战,结果,魏*派一部分*队与川*对峙,而大部队操后路出其不意,使蜀国以为魏*已经占领了四川,蜀国皇帝很快就投降了。当前我们面对的情况与曹魏*队当时面对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我们不妨借鉴当年魏*的战术,派一部分*队与南汉*假装挑战,而派大*从别的方向进入岭南,这样,一定能大获全胜,让那南汉皇帝老老实实地向我们的大宋皇帝投降。”
潘仁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让钟轼再率五千精兵,正面绕过南汉*驻守的要道,直插到敌*之后,这时,钟轼命令士兵用火箭向敌*发动进攻,南汉*队见自己的后方突然万箭齐发,以为宋*已经占领了岭南大部分地区,一时乱了阵脚,潘仁美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命令宋*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南汉*队自然也就溃不成*队,宋*直打到广州城下,南汉皇帝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宋朝皇帝上书称臣。宋*很快征服了岭南。钟轼在宋*南下过程中立了大功,受到了皇帝的重赏,钟轼被加封为大将*,带领一万*队驻守岭南。
战争结束后,潘仁美颁师回朝,他把卓有战功的女婿钟轼叫到近前说:“贤婿,你这一路上过关斩将,为平定岭南立下汗马功劳,这确是可喜可贺,本师回京也一定向皇上如实为你请功。但身为人臣,死君之事,如今岭南平定,天下一统,大宋朝即将进入治平之世。俗话说,创业艰难,守成不易。作为有功之臣,战时要善于打仗,治时要懂得治国之道,为将与为官,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现在战争结束了,但为君王守一方土,为百姓谋万世福的责任才开始啊。”
钟轼说:“岳父大人见教的是,小婿虽为一介武夫,但跟随您北战南征,颇受教益,今日之见教,为婿一定谨记在心。”
潘仁美说:“治平之世为官与战乱之时为将,最怕的是有了功绩易骄,有了挫折易妥。最可贵的是,不管你知道多少,有多少业绩,总能带着一种谦虚谨慎的心,一份如履薄冰的态度。正所谓虚狂寸步难移,谨慎天下可去。你一定要切记啊。”
钟轼说:“是,小婿一定谨记!”
送别北上回京的岳父潘仁美,钟轼回到官衙,反复回味潘仁美行前的一番教导,深觉岳父大人真是一番良苦用心,自己为官做事真的要小心,切不可马失前蹄,出生入死的战争自己都能无所顾忌地永往直前,今天的官位可是自己和死去的战友用命换来的,如果因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而放纵自己,很可能真的会走上居功自傲之路,这也许正是岳父大人所担心的。于是钟轼处处时时提出醒自己,一定要以谨慎之心为官从*,对部下和家人也是严格要求。
萝岗的玉岩书院曾是宋代当地钟姓始祖的“种德庵”,宋代朝议大夫钟玉岩曾在此读书和讲学。
天下太平之后,钟轼的夫人潘三姐带着儿女们来到岭南与夫君团聚,后来钟轼病死于任上,潘三姐把钟轼葬于广州北郊的从化郁洞村,钟氏子孙于是在这一带生衍繁息,到了南宋的时候,钟轼的子孙中有一个叫钟瑞和的人以经商为生,在经商过程中,他看到当时属于番禺县境的萝岗风景秀美,风水很好,适于定居和创业,因而把家迁到萝岗一带,从此以后,钟姓子孙就在这里生活。发展到今天,钟姓人家在萝岗一带成为当地的一个大姓。钟轼的战功和为官清正也为钟姓子弟所乐道。
广州从化太平镇屈洞村的防御使锺公祠
防御使锺公祠位于从化太平镇屈洞村,防御使钟轼定居古番禺龙腾里(即太平镇屈洞村)后建祠,以追溯中原先祖和缅怀祖宗。祠原名钟氏祖祠,始建于北宋,后分别于明代和清康熙五十八年(年)重建。-年,由从化、广州市白云区、*埔区、番禺市等地钟姓族人捐资近80万元重修。
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尚存三进三间一照壁及两青云巷。头门建在一高90厘米的台基上,面宽三间15.77米、进深三间11.99米,11架梁,用4柱、抬梁式梁架承重,大门上悬“防御使钟公祠”牌匾。中座“著存堂”,面宽三间15.4米,进深三间10.5米,前筑月台宽14.5米,深3.5米。抬梁式梁架擎托13架梁。梁架上的斗拱刻有如意纹饰,尚存明代风格。后墙分别镶嵌有:《始祖世系碑记》、《钟氏祠堂碑记》和清康熙年间从化县令萧大成草书的五言祠堂颂歌与跋。后座“永思堂”,面宽三间14.63米、进深三间12.7米。堂上置6柱,前后4石柱,中间2木柱,圆木柱粗壮。
年,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登记。年7月,与防御使钟轼墓一起由广州市人民*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阅读原文,第一时间获取*埔、萝岗最热辣新鲜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