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巴西企业再生利用协会会长魏赫纳
专访:“用循环经济来驱动垃圾回收产业链”
——访巴西企业再生利用协会会长魏赫纳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专访:“用循环经济来驱动垃圾回收产业链”——访巴西企业再生利用协会会长魏赫纳
新华社潘治
人类每天都在消耗各种资源,同时制造垃圾。然而在循环经济模式的驱动下建立起一条完整的垃圾回收产业链,不仅能减少环境负荷,还能带来许多收益。
日前,来京参加“2005包装废弃物循环经济国际论坛”的巴西企业再生利用协会会长魏赫纳,向新华社介绍了巴西垃圾回收产业中独具特色的“拾荒者合作社”模式。
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于里约热内卢召开之后,多家国内外企业在巴西联合成立了企业再生利用协会。魏赫纳介绍说,作为一个非营利的管理机构,协会主要运作模式是建立拾荒者合作社。在*府与企业提供场地与设备的支持下,拾荒者组织成合作社,对环卫部门收集的垃圾进行分拣,然后卖给回收厂家。“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环境问题,更为巴西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每名拾荒者月平均工资达到270美元,相当于巴西最低工资的两倍。”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即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自然资源开发——物品生产、消费或旧物再用——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垃圾回收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垃圾进行高效分类。
魏赫纳说,德国要求居民将所有垃圾都按照玻璃、塑料、纸张、金属、厨余垃圾等进行细致分类后放入指定垃圾箱。“但鉴于巴西的国情,我们做不到这点。不过我们要求居民简单地将垃圾按照干、湿分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可回收资源基本集中在以各种包装为主的干垃圾中,这一最初的分类非常重要。
魏赫纳坦承,在欧洲实行的“绿点”模式,即由包装生产商、包装与灌装商、销售商等承担责任对包装废弃物进行管理,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回收包装垃圾的做法,“比我们的模式更高效。”“但我们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而且拾荒者合作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实各种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而关键在于“利用循环经济来驱动这一产业链。”从包装设计的源头开始就重视使用可再生资源,通过高效回收使各种资源重新纳入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供给中,自然资源在整个过程中循环流动,但经济价值却在每一个环节都得到释放。魏赫纳说,“我们要想方设法从垃圾中赚钱,而不是为处理垃圾而继续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