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房价太贵,吸引许多本地和外地的土豪前来购买,这就叫虹吸效应;郊区新开发的楼盘房价较低,吸引许多人前去购买,这叫做溢出效应。
假设大城市为A市,旁边的郊区为B区。在B区境内,开发商拿地便宜,开发了一幢幢住宅楼。从A市中心区驱车去那个楼盘,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
A市的规模很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开车走一趟,也要一个小时左右。
由于B区新楼盘的一套房子的总价,只有A市中心区老破小房子的一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且是新房,户型设计更好,环境更优,许多人挡不住诱惑,前去B区买了一套房子。结果会是怎样呢?
1、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年5月,广州郊区增城碧某园云顶开盘,很多人在每平米3点3万左右的价位上买了。
传桃认为,这个售价肯定高了,宁买广州主城老破小的房子,不买增城高大上的房子。增城每年净流入的人口,有广州多吗?就业及收入状况,比广州多吗?既然增城比不上广州,为什么要在那儿买碧某园云顶的房子?
现在,增城碧某园云顶每平米2点4万至2点5万就有了,就能买到了,当然是二手房。
从每平米3点3万降到每平米2点4万至2点5万,这是市场行为,不是开发商定价的行为。碧某园的开发商,也想把房子标出更高的价码啊,但是,市场不认可。
近2年时间,亏了近1万块每平米。增城碧某园的业主,大多买了平米以上的房子,这意味着他们在不到两年内,亏损了万以上!
普通人要挣到万太难,但通过买房这件事,亏掉万很容易。
有知情人士说,这应该是广州众多新盘中,亏损最多的一个盘。怎么样,够酸爽吧?
2、增城是个好地方,但并不意味着碧某园在那儿开发的房子都能让业主赚到钱
增城由县改区,是广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面积超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拥有一个较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第五个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
看看,增城的人口密度,与广州中心区不在一个级别上。
房子终究是人来居住的,要么买,要么租;要么转卖,要么转租。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人气。
增城碧某园的房子数量实在太多了,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及其购买力相比,属于房多人少、供过于求。
传桃认为,能容纳上万人、几万人、十几万人入住的超级大盘,不宜购买,因为此楼盘不是富士康,不是华为,也不是阿里,更不是腾讯,它并不自带强大的就业功能,至于小区外面的门面和商铺,小区里面的物业管理(含园林维护、水电维修等),一旦经营起来,可以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但无足轻重。
增城碧某园卖的是房子,并不是高薪而又体面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比房子本身更重要。没有足够多而好的就业岗位作为匹配,这些动辄上万套、上十万套的房子,怎么可能保值呢?怎么可能有升值空间呢?
3、即使买房自住,也要锁定中心城市的中心地段
广州很大,中心地段不是单核,而是多核。次中心、副中心、郊区、远郊、邻市、卫星城的房子,不适合投资,如就近自住、工作很稳定、不考虑房价涨跌,那就无所谓啦。
打个比方,农民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不用于出售,完全是自己消费,那么,这些产品的涨价与跌价,就与这些自给自足的农民毫无关系。买房纯粹自住,头脑中压根儿没有投资的理念,则与这些农民一样。
请注意,大城市的外围,尤其是邻市,处于两不管地带,很难有一系列招商引资(非房地产)的重大项目落户,房价基本上不会上涨,驱车上高速,用一个小时左右去那里买房,指望发财、发大财,一般都没戏。
房价上涨,是要推动力。推动力主要取决于来了就不想离开、只想安营扎寨的人,取决于接盘侠排山倒海一般的数量及强大的购买力,因为缺少推功力,房价只会不升反降。
买房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那些买房被坑的,基本上都是房盲!(撰稿:雷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