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花城”客户端直播“走读长征万里行”思政课。(“新花城”客户端截图)
“新花城”客户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栏目。(“新花城”客户端截图)
黄思成在广州市首支垃圾分类宣传粤剧MV的拍摄现场。(受访者提供)
昨日上午,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新城小学举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走读长征万里行”。授课老师是新城小学校长、广东省书香校园阅读推广人邝卫华。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上台分享“走读”家乡的美好、传承长征精神的可贵。这堂思政课的听众,除了学生和多名社区群众,还有通过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观看直播的观众。
这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是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的缩影。自去年7月中央深改组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后,广州市构建了全域覆盖1中心8所站多个点的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而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上线后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今已成为“掌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
“线上+线下”模式
推进两中心融合建设
去年12月6日下午,在从化区西和粤菜师傅培训室,广州酒家中餐大厨何汉球在20名村民学员的现场“围观”中,传授了冬瓜牛孖筋、竹笙红宝石这两道菜的烹饪“秘笈”。这是西和村广州粤菜师傅培训室的第三十八期培训课程。“这次培训课程的两道新菜式食材简单,非常适合农庄采用,我回去一定要好好研究。”在现场观摩了粤菜大师烹饪过程的西和村何溪农庄老板娘周燕琼每次上课都特别积极,她说,粤菜培训室开展的培训课程她一节都没落下,“不过,我在家守店的老公同样也一节没落,因为他每次会都通过‘新花城’的视频直播学习”。原来,为了让更多的烹饪爱好者共享粤菜师傅培训的资源,“新花城”客户端会同步直播每一期的粤菜师傅培训课程,让未能到现场学习的烹饪爱好者实现远程学习,并能反复观看视频。打开“新花城”客户端,可以看到客户端下专门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频道,除了设有“粤菜师傅”栏目,还有“新思想讲堂”“有呼必应”“乡村振兴故事”“乡村旅游vlog”“惠农政策”等栏目。这些栏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提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的课程教育、民生服务、文明建设、惠农政策等新鲜资讯和服务。
同时,在“新花城”社区版块,居民可以在自己所属街道的页面,实时了解参与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资讯,都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身边服务”。“新花城”客户端相关负责人张晓雯说,“新花城”客户端自上线后,一直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市区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融合。
线下,“新花城”通过整合全市媒体、宣传、思想、教育等资源,帮助各区、街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定期开展书画、舞蹈、职业技能等免费课程和培训;线上,“新花城”搭建起了市、区、街(村)三级信息共享交互平台,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回顾、资讯等传播方式,将课程实况、培训现场传递给不在现场的群众或校园课堂,用户除了能通过手机看直播,还能在互动版块与老师互动请教。
首创微社区模式做好“五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何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去年12月26日,“新花城”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网红”思政课老师张永刚走进了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镇村干部群众送去一堂题为《立足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精品思政课。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得课堂现场掌声不断。同时,这堂思政课在“新花城”客户端和广州日报客户端同步直播,当地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在线听课,也让张永刚收获点赞无数。“听完课很振奋。”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到达现场的城郊街团工委副书记廖立鹏看完直播后感慨万千。“线上课堂很清晰地呈现了我们正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走?”他说,这更坚定了他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未来工作的方向,“做人民喜欢的事情,当人民喜欢的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传播内容很重要,好的内容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而传播形式的创新对于内容的传播也非常重要。”在授课老师张永刚看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方式,可以让党的思想理论以更加灵活、更接地气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新花城”即将推出的“思政课堂”专栏,将整合组织全市媒体、宣传、思想、教育等资源,除了在线上推出直播和视频课程外,还将在线下与机关、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合作,送精品思政课“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五送”“五进”是“新花城”客户端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微社区e家通负责人尹姮宜认为,这得益于“新花城”首创的微社区模式。这一模式依托微社区e家通深入街道的优势,切实打通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五送”
一是送精品课程,即根据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策划打造一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理论学习课程,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送宣传推广,即驻镇街记者扎根基层,深耕一线,挖掘报道第一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亮点、成果;
三是送网络直播,即依托“新花城”APP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活动范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及更多群众;
四是送特色品牌,即按照“一镇街一品牌”的模式,策划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活动;
五是送智力支持,即依托媒体智库资源,帮助基层镇街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服务基层群众推出“小康课堂”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微社区e家通已经覆盖了全市个街镇,在每个街镇都有派驻记者,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从去年10月底至今,微社区e家通增城、从化负责人黄思成和他的团队在从化已经做了26场直播,将很多特色宣讲品牌课程送到了乡村。而他自己对“网红”思政课老师张永刚这堂课最满意,因为“直播画质好、内容吸引人”。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如何培养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用粤剧来科普!这也是微社区e家通的创举。街口街是从化区的“粤剧之乡”,粤剧群众基础深厚,粤剧爱好者众多。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深入人心,黄思成和他的团队联手街口街粤剧文化协会创作了粤剧MV《垃圾分类齐行动》。这支MV改编于著名的传统粤剧曲目《渔歌晚唱》,朗朗上口的粤剧歌唱,打破以往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传统乏味的说教形式,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品位。这首《垃圾分类齐行动》,通过“新花城”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让居民更积极地参与垃圾分类行动。服务基层群众,助力脱贫攻坚。“新花城”还将推出“小康课堂”专栏,通过发掘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案例、特色亮点、振兴故事等,更好服务基层和群众,如乡村“网红”民宿如何凸显特色、特色小镇如何打造等。未来,“新花城”还将开通电商平台,架起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致富之路”。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融媒体中心的重要使命。在广州市从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冼栩龙看来,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发挥了“中央厨房”的优势,盘活了各类资源,对域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统筹使用、发挥效能,无异于一个“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