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定制”铺砌振兴之路
文/黄舒旻朱伟良钟莹
盛夏时分,广州从化区南平村迎来了荔枝收获的时节。这座被大山环抱的小村落,是一座远离城市喧嚣的村子。从从化中心城区出发一路上青山环绕、稻田飘香。进入南平村“凤凰展翅”的牌坊后,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这座美丽的小山村最近成了“网红”——每天,从各地赶来的旅游大巴载满了游客来这里爬山、摘荔枝、尝农家菜,村里变得好不热闹。乡间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村里错落有致的岭南建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落后的“穷山村”。
作为一条传统的荔枝种植乡村,南平村“以荔为媒”探路绿色发展,开启荔枝定制新模式,实现了乡村振兴。村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优化,而不变的是荔枝的鲜甜美味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荔枝定制不仅成为了从化销售荔枝乃至水果的新渠道,更养成了独具魅力的区域形象新品牌。努力建设特色小镇,从小山村到“网红村”,一颗颗流溪桂味荔枝情牵穗港澳的背后,书写的是一座小山村奋斗崛起、推进城乡平衡协调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荔枝定制”摆脱看天吃饭
“以前这里就是个穷山沟,很少有外人进来。”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国华回忆起从前的南平村,感触良多。
南平村地处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最南端,只有一条公路出入。流水潺潺,草木丰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保留着相对原始的自然风貌,在当地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全村共有户农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荔枝果园,因过去村里通往城市的交通路网限制,信息不畅,导致村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完全依赖外界的荔枝经销商进村统一采购。
为了缩短荔枝从采摘到销售的时间,保证新鲜度,村民们凌晨2时就要开始采摘,一直到早上8时。从父辈就开始种植荔枝的村民刘剑平介绍说:“用摩托车运出来需要来回好几趟,人手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摘多斤,人手少时只能摘几百斤。”南平村的荔枝肉质结实、口感爽脆,皆因其保鲜做得到位。从化荔枝有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无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在全省都是非常突出的。
年,南平村被广州市水质监控中心评为“最优质水源”。这里的荔枝“喝”的是山泉水,“吸”的是清新空气,南平出产的荔枝一直是水果市场的宠儿,多个土生土长的荔枝品牌更是声名在外。
虽然有着好口碑,但单一的销售渠道也逐渐暴露其弊端:今年的市场行情如何?从收购价到最终零售价存在多大的差距?信息流通的不对等,让种植户们只能“看天吃饭”。
一年前的夏天,南平村迎来了改变。当时,南平村被从化区选为荔枝定制销售模式的试点村,村里近13万斤的荔枝被成功“认领”,南平荔枝的品牌也逐渐打响了知名度。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认为,荔枝定制的销售模式,能够让果农规避因增产或减产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其中更隐含着新的价值。“荔枝定制让消费者看得见、买得上、放得下心。而另一方面,不少城市家庭因荔枝定制而深入乡村,也有利于农业农村知识的推广。”
“去年荔枝大丰收,一路到山上都是客人的车子排队来收荔枝。”作为第一批参与荔枝定制的种植户,刘剑平还记得当时的火爆场面。年过花甲的张叔前说,家里三四千亩的果园平时只有自己和老伴两人打理,参加荔枝定制后让老两口轻松不少。“客户定制荔枝后大多都会亲自来摘,我们有时候去搭把手。最近来摘荔枝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招待了多人。”
荔枝定制搭建起的是种植户与终端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为果农带来了稳定的市场,果农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了信息沟通的顺畅。大幅缩减了以往“种植户—采购商—中间经销商—批发商—消费者”的传统供销环节,这意味着村民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张叔前说“虽然今年是荔枝‘小年’,但家里参与荔枝定制的果树也早早被定制。参加荔枝定制后,收入提高了将近30%。”接下来,他还想让更多村民一起加入定制的行列中,“这就像给我们吃一颗‘定心丸’。”
“荔枝定制”助力经济发展
在南平村村委前的荔枝定制林中,每一株荔枝树上都悬挂了一个“身份证”,上面标注着荔枝树的编号、品种、订购方名称以及树主姓名和联系电话,并安排了专人全程服务。
这种颇为新颖的现代销售模式,对于习惯了传统销售模式的村民来说,刚开始难以获得所有人的认可。而现在,荔枝定制彻底火了,这为南平村带来的红利已远远不止荔枝销售这么简单。
刘剑平笑言,现在自己不仅要帮客户打理好荔枝树,有时候还要帮忙预定村里的食宿。“很多来摘荔枝的人会问我们哪里有好吃的,让我们帮忙预约餐厅。以前只有采购商来收荔枝的时候,几乎很少会有游客特地前来南平村,也不会带动其他相关的消费。”
顾好自己的荔枝树之余,张叔前也开始考虑做起自己的“副业”:“村里做了荔枝定制后,每天都有游客会来南平。我们现在还种了柿子、黄皮等水果,再养些鸡、种些菜,做一些农家乐的项目,应该也会很受游客的欢迎。”
荔枝定制触动了以往单一的种植农业,住宿、农家乐、荔枝游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这几年,随着南平村的客流量不断增多,村里也开起了民宿、旅游服务中心,让游客来到南平村不仅能吃得好,还能玩得好、住得好。
率先支撑村民们“生意经”的是村企共建的实践。年起,南平村村委会与广州的集团公司签署《从化区南平特色小镇项目合作》协议,成立了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双方按一定比例持股并按股分红。
企业盘活了村里闲置资源用于打造高端民宿和一系列商铺,同时也辐射带动当地民宿、农家乐等健康有序发展。不少村民成为了酒店的管理服务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年轻人回乡奋斗的吸引力。
南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欢介绍,通过荔枝定制活动质量精品化、服务精准化、体验多元化,南平村实现了农业增收和生态旅游双赢。仅仅两年,村集体收入提高2倍,村民人均收入更是翻了一番。
近日,“荔枝+”定制推介会在南平村正式开幕,打响了今年从化荔枝销售的“第一枪”。香港赛马会更是率先与从化荔枝“牵手”,定制了棵荔枝树,从化名优荔枝品牌走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
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没想到从化也有这样的好风景!”从广州黄埔区长洲街来南平村旅游的刘阿姨,一路沿着凤凰山脚下的溪流溯溪而上,一边拍照一边感叹道。这条由南向北流淌的山溪贯穿南平村全境,溪水清澈碧透,两岸花草繁茂,世代滋养着村民。
南平村,因为荔枝而真正火了起来。现在来南平村的游客除了来自广东省内,不少还是从境外、海外而来。前段时间,还有一批新加坡的客人专门来南平村旅游。旺季时,村里较为大型的旅馆,房间更是早早就被预定满。
南平村的蝶变并不局限于硬件设置的优化。村委会引入的“村管”理念也是蝶变巨大的助力。村管就是通过在村里成立“乡村综合管理办公室”,对村域公共区域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企业与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这种模式也让南平村更加漂亮,保洁卫生更加到位。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乡村整体环境的提升。除了推广以荔枝定制为代表的现代化销售模式,人居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村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南平村打造成“静修小镇”。以“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要素为依托,规划了静修养身、特色农业、休闲游乐、创意文化四大产业,通过产业导入实现南平村的可持续发展。
从化区温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平村正从以往单一的种植业逐渐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路网、桥网、水网三网的建设加快,静修博物馆、新水方阁、影视中心、青年旅馆、生态公园、驿站、静养酒店等将陆续呈现。
在南平村,“荔枝+互联网”“荔枝+旅游”“荔枝+产业”的新模式悉数亮相,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以荔枝为媒,从启动荔枝定制到全力建设特色小镇,一颗小小的荔枝正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