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记者黄闻禹报道2月17日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年,广州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要达到世界主要城市先进水平,创新之城更加令人向往,成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国际科技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之都、全球极具吸引力的高水平开放创新之城。
具体目标:
“辐射极”“汇聚地”“桥头堡”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广州市科技创新的具体目标:力争推动广州原始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赋能老城市新活力更加充分、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卓越,成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外溢的“辐射极”、全球高端人才的“汇聚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
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有新突破,省级以上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数达个,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提升至15%。
技术攻关水平全面提升。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超过60家。
科技赋能发展成效显著。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达1.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
创新人才资源富集涌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海外人才数达1.8万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比重达人年/万人。
科技创新生态国际一流。全社会创新投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RD投入强度突破3.4%,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数超过60家。
空间布局:
“一轴四核多点”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要构建“一轴四核多点”为主的科技创新空间功能布局,形成“一轴核心驱动、四核战略支撑、多点全域协同”的点线面多层次格局。
一轴:即科技创新轴。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起点,链接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南沙庆盛片区、明珠科学园等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打造科技创新轴。
四核:即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
多点:即新时代全市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动重要片区、科技园区、创新型商务区组群式发展。中部以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番禺区的重点片区为主体。东部北部以黄埔、增城、白云、花都、从化区的重点片区为主体。南部以南沙区的重点片区为主体。
深化开放合作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指出要深化开放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给出了3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共建广深港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着力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
二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新格局。加强穗莞、穗珠科技创新合作,共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广佛肇清云韶创新创业生态圈,带动珠江东西两岸城市产业对接,引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三是推动穗港澳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以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契机,探索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穗港澳科技合作机制,着力突破穗港澳三地制度层面的制约和障碍,推动形成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人员交流顺通的穗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体制机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