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广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提到,12月3日0至24时,全市新增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71例,其余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例、轻型和普通型例,无重型、危重型患者。12月3日,全市当日出院(舱)例,本轮疫情累计出院(舱)例。
张屹表示,广州市疫情仍维持聚集性与点状散发并存的态势,社会面散发个案持续出现,新增阳性个案大部分仍在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的城中村出现聚集性疫情;白云区、荔湾区、花都区维持多点、多面散发态势;增城区、南沙区、黄埔区、从化区疫情正逐步下降。
每年秋冬季交替都是发热性疾病高发期。加之广州近期降温降雨,骤冷骤热,市内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有所增加。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通过加强诊疗区域分区分隔管理,合理调配人手,优化就诊流程以及加强通风消毒等,发热门诊全方位做好接诊工作。
广州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仅为52.7%
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呼吁市民主动前往就近接种点进行健康评估和完成疫苗接种。
她表示,从国内外研究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重症的危险人群,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之前我们新闻发布会曾经通报过的一例82岁危重型患者,就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张屹说。
新快报,赞34
本轮疫情报告的本土感染者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人,其中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有人。目前,广州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仅为52.7%,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尚未完成疫苗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
目前,广州各区对外发布了家新冠疫苗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接种服务。社区在组织疫苗接种过程中,考虑老年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等情况,采取了多种便民服务,如上门接种、开设专场、定期回访等方式。近三天,新冠疫苗日均接种量均破万人。
张屹介绍,近期广州新冠疫苗充足,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特别是老年人朋友,以及尚未完成加强接种的市民,主动前往就近接种点进行健康评估和完成疫苗接种,共同筑牢夯实免疫屏障。
广州疾控: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尤为重要,重症和死亡风险可降低90%以上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市民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说,市民仍然要加强风险意识,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也就是新冠防护三件宝:口罩、洗手、打疫苗。
“疫苗接种同样是预防新冠肺炎非常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会更大,比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而且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会更高。因此,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尤为重要。”张周斌说。
张周斌表示,近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介绍,在重点推广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的国家当中,新冠感染者的重症的数量明显减少。也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是完成加强免疫之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以降低90%以上。这些数据都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确实起到了防重症和防死亡的一个效果。
目前,市面上三种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可供选择,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都是适合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老年朋友可以采用“2+1”或者“1+1”的方式进行接种:“2+1”就是指接种2针灭活疫苗,并选择任何一种路线的疫苗作为加强免疫;“1+1”就是首次接种采用肌注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免疫采用肌注式或者吸入用腺病毒载体疫苗。
另外,目前也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张周斌提醒:“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为了尽可能减少新冠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叠加风险,我们也建议老年朋友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在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后14天左右就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邓迪
编辑:扬帆
校对:王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