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广州铁一中学,学生在校内可以不佩戴口罩。南方日报记者姚志豪李细华摄
南方网讯“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5月29日早上,广州多所中小学学生在校园内已摘下口罩。“来学校的路上一路戴着口罩,到校终于可以摘下口罩了,感觉神清气爽!”广州市铁一中学学生周楚航说。
近日,广东省多地教育部门陆续发布通知,明确中小学生、幼儿在公众场合的口罩使用建议。广州教育部门通知,中小学生及教师在校园内无需戴口罩,但回校和离校时应该佩戴好口罩;佛山市教育局则明确,6月2日起幼儿园可陆续开园,不建议幼儿在幼儿园内戴口罩。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明确在低风险地区,中小学校人员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8日晚间至29日上午,广州市越秀、海珠、黄埔、白云、从化、南沙等多区教育局已明确通知各学校,师生在校园内可不戴口罩,回校时需佩戴好口罩,进入校园后可以把口罩装好。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具体而言,学生回校时需佩戴好口罩,进入校园回到课室后,可以把口罩脱下装好,待放学时洗手后再戴上口罩排归程队离开学校。
“最近天气热,不戴口罩感觉凉快多了,但老师同时也嘱咐我们要保持社交距离,多洗手。”高三学生小陈说。
“师生在校内是否脱口罩以自愿为原则。”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说,虽然允许师生不戴口罩,但学校的防疫工作依然不可松懈,依然实施分批错峰返校、课室单人单桌、送餐到课室等制度。除了授课老师和学生可以不戴口罩外,学校保安、清洁工、厨房工作人员还需按要求佩戴口罩。
“学生在书包里还是要备好一次性口罩,上学放学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校长黄培杰提醒,校内是比较安全的环境,但上学放学路上的风险仍然存在,“戴口罩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可能成为一种卫生常态。”
根据8日发布的《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省内如韶关、云浮等疫情风险较低地区的部分学校,已指引学生、教师在校园内不需佩戴口罩。
随着疫情受控,幼儿返园也已提上日程。佛山市教育局近日发布通知,6月2日起,具备开园条件的幼儿园可陆续开园,安排幼儿分期、分批返园。在幼儿园内,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幼儿园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马立敏
相关
穗逾17万新“红领巾”入队
“六一”儿童节前夕,逾17万广州新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5月29日,团广州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举行年广州市少先队新队员集体入队仪式。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在活动主会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场上回荡着新入队少先队员的铮铮童音。今年的入队仪式,首次采取多会场形式,网络直播连线11个区分会场的入队仪式实时画面。广州全市共所入队学校、17.5万多名小学一年级同学在各分会场与主会场同步完成入队仪式。
仪式主会场邀请革命英雄、抗疫先锋、扶贫先锋、优秀团员等5位先锋人物为新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寄语后来人,现场分享先锋模范的故事。
“我14岁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和战友们不怕流血牺牲,见证了共和国的成立。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期望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孩子们,希望你们心有祖国!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抗战老兵、90岁高龄的谭尧对孩子们说。
在集体入队仪式主会场,一群来自抗疫一线家庭的小朋友受邀到场。当他们戴上红领巾、向辅导员致以少先队员队礼的一刻,便感知到了“传承”的意义。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个爸爸。今年的春天,作为‘白衣战士’的我第一时间赶去了武汉,面对危险,我们没有人知道这次的战‘疫’有多少胜算,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命,我们义无反顾披甲出征!”广东省首位支援湖北战“疫”医生、广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桑岭现场分享道。
“今天我和全市的新队员们一起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听到了师长们、前辈们、还有我的爸爸给我们的寄语,我更加明白了我的责任!”桑浩铭今年读小学一年级,和爸爸桑岭一起参加集体入队仪式后,他立下志愿: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桑岭表示,回想当初自己入队的情形,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代人的传承使命感。他说,集体入队不仅是给孩子的人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更希望祖国的花朵们珍惜生命中拥有的一切,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南方日报记者刘丹颖通讯员穗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