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广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打造大城市大养老“广州样本”
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年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体老年人可公平获得的公共服务”这一基本养老服务概念,要求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
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如何落细落实,基本养老服务人人享有的美好愿景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加以保障?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部署要求,着力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
目前,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广州养老服务格局已基本形成,广州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点等试点地区,最近又被民政部、财政部纳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试点城市,每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迎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改变,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亦在此过程中按下“加速键”。
文/苏赞、杨欣、刘春林
图/陈忧子
目前,广州全市已建成颐康中心个,实现街镇全覆盖并逐步辐射村居,开设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并实现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专业化服务“三入户”。
广州的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全体医保参保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享受41项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34项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保障,待遇水平居全国前列。
温馨故事:晚年生活,改变看得见
从照料护理到机构床位,这些养老服务人人可享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上塘村,年逾80岁的骆丰(化名)在家卧床多年。医生诊断他肢体强直,双下肢关节活动受限,伴有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然而,老旧的房子里只有年近80岁的妻子相伴,谁也没有能力照顾彼此。直到年9月,骆伯通过定点服务机构申请补贴待遇,每个月,护理站的专业护理员都会向他提供上门照护服务。骆伯很是感激,说:“我们生活环境并不太好,针对照护服务的补贴支持的确是‘及时雨’。”更令他感动的是,照护人员把自己视作朋友,每一次见面,都很暖心。
“这样的温情故事正在广州各个地区发生。”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广州正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向全市老年人提供涵盖全体老年人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服务保障、医养康养、权益维护等五大类二十四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清单项目全部由财政负担或提供资助及个人自付,逐年完善、动态调整。公办养老机构、政府委托运营的养老服务设施、享受政府资助等优惠的普惠型民办养老服务组织实施普惠性收费,实施全市统一的照护需求等级评定制度,评估结果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共享互认,作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等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并由养老管理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服务方案,精准匹配供需。
其中,在照料护理方面,广州近年来全面推进的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全体医保参保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享受41项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34项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保障,待遇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实现80周岁及以上重度失能人员照护险全覆盖(目前高龄照护险对象已全部转到长期护理保险)。
在养老床位方面,广州实施全市统一、困难失能优先、公开公平透明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以及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床位制度,特困老年人最优先无偿入住,应保尽保、应住尽住;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优先并低偿入住,在护实特困、低保低收和其他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基础上,确保其他老年人机会均等轮候入住。据悉,目前广州已有逾名老年人通过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
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晚年,广州%兜住底
广州市越秀区,独居长者梁颖(化名)80多岁,年纪大,越发怕冷,但无人陪伴身旁。但近几年,她并不孤独。梁婆婆说,她的家里有一个可以插双手的“暖宝”,毛茸茸的,抱在手上,既暖手又暖身,还有一条一人用的毛毯,披在身上或是盖在腿上都让身体暖和不少,她非常喜爱,已经用了三年了,“这些发挥大作用的小工具,都是来自包括街道、社工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各界送来的爱心礼包”。
据悉,在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方面,广州正织密织牢各级各部门责任网、社会组织网、志愿服务网、家庭成员网、联系帮扶网、科技支撑网“六张网”,强化低保、特困老年人救助帮扶和照料服务;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低保标准提高到元/人/月;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至元/人/月;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2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平均达到元/人/月;为困难群众实施消费性减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实施分类救济;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元/人/月、元/人/月;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及政府购买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托养需求。
此外,广州已全面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为散居特困人员开展照料护理工作,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困人员护理标准分别按照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42元/人/月,择高享受广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资助标准元/人/月)、30%(元/人/月)、60%(元/人/月)确定。同时,广州为特困人员、低保低收入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等八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月~元;资助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
而在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方面,广州实施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十条措施,建立覆盖全市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开通“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长者心声热线”,组织各街道(镇)、社区(村)和专业社工通过“暖心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