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第十届学术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
TUhjnbcbe - 2024/10/4 16:34:00

广州市政府网站发布相关报道

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通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结果,广州第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并以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获通报表扬。喜讯传来,全市人民欢心鼓舞。值此令人振奋之际,一场对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经验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探讨的理论研讨会在从化区成功举办,来自广州地区多所高校的学者在对南平村、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11月11日,第十届广州学术季品牌活动“思想引领未来——广州学习沙龙”系列研讨会之一,“聚人心树新风育新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研讨会在从化区西平村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社科联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共从化区委宣传部协办。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鲍炜,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从化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冼栩龙出席会议。来自市社科联、市文明办、从化区委宣传部、城郊街道、西和村、南平村等部门负责同志,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师生参加会议。谭晓红代表主方办致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主持会议。

主题报告

鲍炜同志在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个,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8万场(次),惠及群众万人次,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从化区入选全国试点单位,花都区、番禺区入选省级试点单位。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深入从化区西和村调研指导时,充分肯定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鲍炜总结了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两年多来取得的五点成效。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推进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作用。三是盘活整合资源,构建“一站多点”网络化阵地体系。四是加强精准对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五是建强工作队伍,打造“广字号”志愿服务品牌。

鲍炜表示,广州下一步将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做好加法,统筹协调各级资源,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的问题。“加法”是指“文明实践+”,重点解决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优质资源供给率不够、区级资源分配不均、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向所辖文明实践所(站)流动不充分等问题。二是做好乘法,在统筹文明实践队伍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的问题。“乘法”指的是追求覆盖面和实施项目效果的最大化,重点针对志愿者发挥作用不够、缺乏持续性、制度化安排等问题,积极探索破解的有效方法、路径、载体,产生一人、一地引领带动一大片的“乘数效应”。三是做好减法,在实施活动项目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减法”指的是注重务实平实扎实,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探索解决文明实践活动脱离实际、吸引力不强,不注重结合群众需求等问题。四是做好除法,压紧压实组织领导责任,破解文明实践“做长久”的问题。“除法”是指压实各级党委一把手的责任,破除一阵风、走过场、运动式等“官样文章”,推动文明实践建设持续开展。

鲍炜指出,广州市还遴选了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和街道(村镇),开展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建设,将认真对标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试点工作深化拓展,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冼栩龙同志着重介绍了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情况。自年6月启动试点以来,从化区着力探索“3+5”工作模式,持续在夯实阵地、壮大队伍、精准服务、深化内涵等方面发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目前,全区已系统构建“1个中心、13个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打造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莲麻党章学堂、罗洞工匠小镇、南平静修小镇、西和花卉小镇等多个品牌文明实践点;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支,招募志愿者达3.8万多人;推出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平台、线上“蔬果定制”平台、全省首个困难群众“微心愿”众扶互助线上平台“如愿行动”,“从化乡村小康直通车”大型直播栏目等平台,至今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场,参与群众30万人次。从化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声名远播,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国家级权威媒体报道。

从化南平村、西和村村景

专家发言精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题发言,他指出,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内在特质,其治理体系更多体现在自治性,例如乡约村约、宗族家风等。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传承和借鉴乡村治理结构和功能中优秀的内容,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机制探索和创新,发挥新的功能。一是要凝聚乡村基层治理的动能,利用好基层村委、宗族祠堂,成为回应解决乡村社会各种诉求和治理的有效平台。二是要聚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各种资源,包括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要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平台建设,形成新时代乡村的生产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闭合。四是做好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的建设,让乡村民众通过文明实践中心的平台发言发声,实现上下对接,形成基层民主建设的微循环。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星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道德载体功能》,他认为,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水平,文明实践中心应发挥更多作用。一是成为公民道德的引领之地,通过政府主导、利用完善的组织架构、强大的传播辐射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目标,并落实在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等各领域。二是成为公民道德的学习之地,让市民群众通过道德讲坛、社区(村镇)书屋、文明实践活动和优秀典型人物的宣讲,来进行道德理念、知识和榜样的学习。三是成为社会性道德共识的达成之地。文明实践中心应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道德环境,推动政府与民间、城市与乡村、集体与个人形成普遍性的社会共识。四是成为优秀道德风貌的展示之地。文明实践中心应用大手笔解决小问题,从细微处彰显大目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比如言之优雅、行之秩序、衣之得体、食之节制、住之洁净等。五是成为道德爱心的传递之地。让以奉献为特征的志愿服务通过文明实践中心汇聚更多人参与,为特殊困难群众、社会公共生活和关键道德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提高整个社会的温暖指数,让人们都能感受到道德文明的社会氛围。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关锋教授以《基层性和综合性: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两个基本维度》为题发言,他从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入手,介绍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政策背景,指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载体和渠道,具有基层性和综合性两大基本维度。一方面,文明实践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探索,要有创新精神,同时面向群众开展工作要做实做细。另一方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无所不包,因此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既要做好党政服务、志愿服务,也要做好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诚信建设、文化教育工作。要推动两个维度共同发展,需要做到一是扎根基层固本强基,二是强化功能注重综合提升,引领时代风尚,顺利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传月教授结合当天的实地调研来阐述《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视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他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做好几个机制的建设,一是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例如,按照群众参与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的时间,累积分值评定信用星级,给予优惠待遇或积分奖励,推动形成“人人争做践行者”的文明实践时代新风。二是推行“研-管-传-评”一体化运作机制。“研”出题目,“管”筛选审核,“传”落地推广,“评”反馈优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建设特色品牌。三是健全运行机制。保证文明实践工作的机制化、常态化,使其逐步成为群众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通过贴心服务,培植与群众的情感基础,提升文明实践活动人气,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此外,还要建立有序沟通机制、供需有效对接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机制等多元化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四是加强并完善保障机制,从制度、政策、经费上予以保障,并加强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文明实践工作测评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练庆伟副教授从“面向农民日常生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角度展开阐述。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而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民物质生活的现代化,还包括思想精神的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要让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就需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话语展开宣讲,讲好故事,才能入心入脑。二是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农民的日常生计、生活,发挥文明实践平台资源整合、联动产业等优势,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保障民生权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只有“接地气”,文明实践中心才能“聚民心”,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从化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摸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切实凝聚了群众、团结了群众、服务了群众,让群众感受到了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美好生活的逐步提升、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各位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经验、道德功能、基本维度、可能挑战、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实践概括、理论阐释,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与提升建议。下一步还可以围绕城市文明实践中心与农村文明实践中心在运行机制、建设路径、实践模式,如何撬动民间力量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等问题展开研究。最后祈盼广州的文明实践中心能够成为先行地、示范区、试验田,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地调研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作为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部署启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区,从化区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群众需求,以全区为整体,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为单元,建成一批颇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出新出彩。南平村、西和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主题研讨会之前,与会人员先后到南平村和西和村调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粤菜师傅培训室、广州花卉研究所等场所,通过实地考察、听取相关人员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

与会人员在南平村、西和村调研

据介绍,年7月南平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依托从化特色小镇建设平台,引入村企合作,倾力打造“静修小镇”,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影视产业,整合建设农家书屋、南平村史馆、影视文化中心、静修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文明实践夯实了阵地基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时代理论知识融入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定期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西和村近期获评“年广州市文明村镇”称号,作为全国知名的“万花风情小镇”,西和村注重人居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以花卉产业为基础,将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家风文化等相结合,多举措推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过程中,将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落户西和村,开启了广州十大名厨、国家级烹饪裁判评审员等粤菜大师“下乡”的传业授艺路,也成为广州文明实践的一个探索样本。

来源:广府新语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届学术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