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广州战疫纪实新华社客户端
TUhjnbcbe - 2024/8/3 4:43:00

精准防控背后是有温度的城市精细治理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啟广、黄琳

市民群众正在检测核酸(摄影:广州日报王燕)

6月25日,广州迎来又一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度人行桥在广州横空出世。这座全球独一无二的斜拱曲梁人行桥飞架珠江两岸,宛如粤剧水袖在珠江上翩翩起舞,既显示这个城市的硬实力,也蕴含着广州一如既往的人文情怀。

就像广州用精准防控“击退”德尔塔变异毒株——背后是有温度的城市精细治理能力。

截至7月1日,广州本轮疫情全市累计报告依然是例感染者,已连续第13天无新增本土感染病例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我国在应对德尔塔变异毒株社区感染的第一阶段战疫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绩!“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非常强……按系数测算,如果广州不采取措施,按模型算出来将有万人感染。”钟南山说。

战疫路线图

梳理广州一个月的战场纪实,阻击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抗疫路线图十分清晰。

5月21日,本轮疫情的首例患者郭某确诊。广州荔湾发布5月21日发布消息:“5月20日,荔湾区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中,排查发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疑似阳性人员。”

5月22日,完成份核酸结果,全阴性。同时发布疫情风险调整公告,“自年5月22日起,荔湾区龙津街道锦龙汇鑫阁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5月23日,第二例感染者确诊,即首例感染者的丈夫陆某。

5月24日,无境内新增病例,初步判断前2例为境外关联的早期感染。

5月25日,无新增。

广州21~25日的应对主要是:抓紧流调,根据郭某陆某夫妻二人涉及的区域,包括对其所居住的锦龙汇鑫阁进行封控管理,对住户人以及锦龙社区人员应检尽检,管控范围仅限于相关街道。

5月26日,疫情出现新情况:跨区非密接感染者出现;新增的4名感染者均非汇鑫阁住户,是发热门诊主动排查时发现。当日发布通知:荔湾区全区以及海珠越秀重点地区全员核酸检查。

从5月27日开始,主动排查和密接筛查成为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说明全员核酸检测的效果开始呈现。

5月27日,新增3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均属于密接者,感染链明确,属同一感染链条,在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场所人员主动排查中发现,即筛查发现。

5月28日,新增5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都不在同一社区。5例患者中,有的是前病例的密接者,但其中一个53岁的患者因喉咙痛就医,医院排查后确诊。排查后,发现这名患者传染了不少人。

5月29日,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12例,均为主动排查发现。当天,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3号),开始分类进行封闭、封控、闭环管理模式。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开通,对隔离期间市民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同一天,海珠区发布全员核酸检测通告。

5月30日,新增4例境内确诊病例,均从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发现。越秀区全区,天河、番禺、白云重点区域发布全员核酸检查通告。广州当天发布关于加强离穗车辆和人员管理的通告(第14号),采取了严防向外溢出的措施,要求离穗人员要72小时核酸阴性(后加码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5月31日,新增10例境内确诊病例和2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30和31日新增16人都是荔湾区主动排查中发现的。为防止密集感染,暂停疫苗预约接种。

6月1日,新增7例境内确诊病例和5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新增13例分布在荔湾、海珠、番禺等三个区,都是从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中主动排查发现。广州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补充通告(第15号),提出除封闭隔离区域外,全市所有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进入餐饮、娱乐场所、室内文化体育场馆、各类市场、商场等场所需亮码。

6月2日,单日新增16人,为本轮疫情单日新增人数最多的一天,涉荔湾、海珠、番禺三区,均从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和就诊人员中主动排查发现。

与此同时,广州出台健康黄码。涉及风险地区停留超过20分钟全部变成黄码,黄码者行动出入公共场所受限。“健康黄码”制度乃广东首次在全国建立,通过通信大数据,调取曾去过重点区域的人的行动轨迹,并赋予黄码,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两检”“七天三检”等措施,一定程度实现更加精准监控。

6月3日,新增6例境内确诊病例和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均从密切接触者和居家隔离人员中主动排查发现。除了荔湾区、海珠区,病例涉及场所拓展到越秀区。广州随即发布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6号),荔湾区多个地方扩大封闭/封控管理。

6月4日,新增6例境内确诊病例和2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其中越秀区首例确诊,在发热门诊排查中发现。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全员核酸检查,海珠区暂停堂食,越秀区第二轮核酸检查开始。同一天,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5月22日该地区升为中风险。

6月5日,新增6例境内确诊病例和3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南沙区首次发现6例,南沙区执行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当日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花都区发布通告,对全区户籍人口、来穗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至此,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已覆盖广州所有11个区。

6月7日,新增10例境内确诊病例,均从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主动排查发现。

6月8日,新增7例境内确诊病例,均从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发现。当日广州发布“不配合疾控部门流行病学调查的法律责任”。

至此,第一轮(5月26日至6月8日)涉及广州11个区的全员大筛查完成,累计采样.55万例。随后的数据显示,广州全员核酸检测后,所有的新增病例都是管控之内。

6月15日,广州疫情持续的第26天,进入胜利倒计时。广州当日出现零新增,随后新增感染数持续下降。截至(7月1日),广州连续第13日无新增本土感染病例报告,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表示,截至6月24日,从广州市实施的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的效果和检测数据来看,目前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得到了有效控制。

立体化的防控网络

正如钟南山所说,经过多次的调整防控方案,6月19日以来,广州社区没有新发感染,从疫情开始到实现连续“零新增”,时间不到1个月。钟南山表示,广州这次疫情得到了初步有效控制。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对本刊记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首先,敏感高效的发热门诊是发现疫情最重要的保障。从广州的情况看,最初的本土病例正是从发热门诊中最先发现的。张周斌介绍,早在年的12月31日,广州市就正式通报了武汉疫情,并且于当天成立工作组,加强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的检测,医院。

从那时起,广州搭建了一个立体化的防控网络,对所有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在交通站点进行了测温,所有体温异常的人被引导去就诊,如果遇到特殊的案例就呼叫医院。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居委会的工作同志,形成了三人工作小组,登门入户,寻找可疑的人员或重点疫区返回的人员,消除隐患。

其次,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精准防控的重要依据。钟南山指出,德尔塔变异毒株病毒载量高,传染强度大,过去的密接概念已经不适用了,“过去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属于密切接触者。但对德尔塔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曾经相处的人,都是密接者。”这实际上增大了流调的强度和难度。广州流调队伍整个年一直在打仗、练兵,历练出一批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流调人员,这是广州此次高质量完成流调的重要原因。

第三,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能力。通过基因测序,迅速判断病毒来源属于德尔塔变异毒株。据钟南山院士介绍,5月21日当天下午,广州就锁定了感染来源。“我们给所有病例都做了毒株的基因检测,这是其他地方没做到的。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病例都是首例感染的那个阿婆传染的,传播链很清楚。基因测序给我们疫情发展趋势和如何管控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数据支撑。”

此外,在张周斌看来,广州市实施的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疫情扩散,“没有这些措施,是不可想象的。而动态调整措施则是从人本主义出发,慎重选择封控范围,不能让全市停滞不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战疫纪实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