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是农业大区,
山、林、水资源丰富,
农业发展优势明显。
过去,当人们谈论起农业生产时,脑海中多半浮现出“面朝土、背朝天”的田间耕作场景,以及各家农户代代口耳相传的“看天种植”经验。而今,走进从化的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的现代农业让人们耳目一新。
往昔
过去,从化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兴建流溪河水库、*龙带水库、茂墩水库、凤凰水库等大小的水库,修筑“七大灌渠”,在农田灌溉、防洪蓄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推农业发展。
七十年代流溪河水电厂大坝袁斌提供
年,头甲水库兴修工程施工现场
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广蓄电站上水库邬影红/摄
转变
在新时代*策的指引下,从化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日益成为现实,勤劳的从化农民通过双手收获着丰收的喜悦,过上幸福的生活。
七十年代手扶拖拉机耕种*北辉/摄
八十年代收割稻谷场景杨锦东/摄
从化荔枝丰收唐业能/摄
从化蜂蜜邝健华/摄
革新
过去“面朝土、背朝天”的田间耕作场景历历在目,而今,现代农业在从化的乡村遍地开花。从人才进村到科技赋能,年轻人扎根乡村的背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全新的方式更深、更广地影响到农业、农民和农村,迸发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九十年代机械收割稻谷罗素文/摄
搭乘“互联网+”、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快车,年诞生在从化的艾米会给人们餐桌上的主粮稻米赋予了全新的“科技味道”。
李晓彤/摄
与一般的农田不同,艾米农场的禾苗间暗藏传感器,数据在数秒的时间里迅速传输到位于天河的营运总部。数据监控平台相当于艾米会的‘中枢神经’和‘大脑’;传感器将气温、湿度、水质、土壤等各项指标全部监测并上传至数据库,让系统对水稻生长全周期了如指掌。
得益于对水稻生长全周期的数据化分析,艾米会种植的稻米都无需播撒化肥与农药,稻米质量拥有统一标准、生态种植全流程。更重要的是,依托大数据建立起的生态人工智能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种植生产方式。
李晓彤/摄
借助数据平台、社交媒体的热潮,订单式农业迅速在乡村冒起。通过技术的连接,消费者与农田实现了更具体、更直接的交互。
三将*村村民张雪佳今年61岁,4年前他加入艾米农场。“从前这里所在的农田基本是荒废的,因为水稻价值太低,卖不起价钱,没有愿意耕作。”他说,以前是出外做小生意谋生,年开始回乡种地,每月大约有元收入。
李晓彤/摄
艾米会来到村里,通过集约土地建立起占地亩的现代化水稻农场。一支平均不满30岁、近60人的年轻团队活跃在乡村,成为艾米送到乡村的第一份厚礼。
艾米会聘请了18户当地农民作为职业农民,按照标准化流程种植生态水稻,年收入达到八九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像他一样“转身”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村民越来越多,这在多人的三将*村里引起不小轰动,大家都很兴奋,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