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随着气候渐渐入夏
爬山、踏青、赏花、逛公园
成了大家最喜欢的户外休闲活动
但要小心的是
它们也一样忍不住出来“透气”……
近日,广州一小区
下起“毛毛虫雨”,
真“毛”骨悚然啊!
市民树下拍照,意外被毒虫咬
上周,深圳市民李女士身着短袖
到树丛中赏花拍照
一个不留意
李女士手上突然被虫子咬了一下
接着便感觉手臂有些不太对劲
李女士放心不下,立马前医院就医。经过医生诊疗,在敷了药膏后,李女士被咬伤部位已经痊愈。
医院:3月下旬
人被毒虫咬伤
记者从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期被毒虫咬伤的患者突然增多,光3月下旬就有人,4月前8天也有48人。
一位男性患者在清明扫墓时,被不知名毒虫咬伤,局部受伤情况较严重,手腕处出现组织坏死、发青发黑、长皮疹的情况,五根手指也肿胀得粗了一圈。
医院急诊科主任曾仲意表示,大多数患者还是比较轻的症状,局部红肿,有些会出现瘙痒,甚至出现局部组织的坏死。如果是过敏体质的话,还可以出现比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全身的皮疹,全身的瘙痒,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这种是最危重的情况
户外游玩
最好不要直接坐在草坪上
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可以用肥皂水或清水来清洗伤口,再涂一些皮炎平、皮康霜之类的外用激素类药品。如果病情危重,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医院前,可以自行用一些抗过敏类药物。
▲白纹伊蚊也容易传播登革热病毒
医生提醒,大家到户外游玩,最好不要直接坐在草坪上,可以铺上垫子。毒虫咬伤除了蚂蚁、毒蜘蛛、蜈蚣、蝎子外,隐翅虫,蜱虫也容易咬伤人。
毒蜂螫伤最常见
晾好的衣服“抖抖”再穿
最常见的还有被毒蜂螫伤。
毒蜂除了在树上或者山林里出现,
还常见于建筑物的屋檐外。
医生提醒,
毒蜂容易出现在家里的阳台上,
尤其喜欢钻进晾晒的衣物内。
▲有毒的马蜂
曾仲意表示,毒蜂经常会飞到阳台,钻到人晒的衣服里,人没有发现,一不小心穿衣服的时候有可能被它螫伤,医院也经常接到这样的患者,所以晒完的衣服最好拿起来抖一抖。
在阳台收晾晒物品时
记得抖一抖衣物
经常留意家里窗台屋檐
有无毒蜂巢穴
外出更要做好防虫害叮咬的措施!
在户外除了要提防蚊虫
也要分外当心毒蛇袭击
一旦人被咬,
也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最近一段时间
就有多人被毒虫咬伤
菜园摘菜,
女子突然被咬伤
3月17日下午5点多,家住广州从化区江埔街的黄先生像往常一样,在自家果园修剪荔枝树。突然,黄先生感觉手上传来一阵刺痛,低头一看吓坏了。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条蛇,在他的手上咬了一口。黄先生当机立断,拿起手上的镰刀向蛇挥去,几下就把蛇打死。
因为没有手机,未能及时通知家人。黄先生立即简单挤出毒血,用水清洗伤口,开着小电动车赶回家中。不料眼前一黑,撞上施工的铁栅栏,整个人失去意识。幸运的是,黄先生被路过的邻居及时发现,呼叫送到南方医院就诊。
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为争取时间,开通绿色通道,经过清创、注射蛇毒血清等一系列蛇咬伤救治流程后,黄先生病情转危为安。由于摔伤严重,黄先生小腿还缝了27针。回想起当天,黄先生心有余悸,因为咬伤他的可是十大毒蛇之一的眼镜蛇,长约80厘米。
被蛇咬伤后第二天,黄先生手肿痛厉害
无独有偶,在当天下午6、7点钟,医院急诊科陆续收治了两例被竹叶青蛇咬伤的女患者。一名女患者是从外地来从化踏青赏花,在山上不小心受到了毒蛇的攻击。另一名女患者住在从化区江埔街,房屋四周都种有果树,当时她正准备打开煤气阀,不料被躲在此处的毒蛇咬了一口。所幸,两名女患者被及时送到南方医院就诊,情况稳定。
雨季毒蛇频繁出没
已有多人中招
每年雨季,毒蛇出没频繁,这个季节也正是蛇咬伤的高发期。
记者从医院获悉,医院急诊科近半个月内,已收治了14名被毒蛇咬伤病人!
毒蛇的种类也不少,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甚至眼镜王蛇等10大剧毒蛇,都能找到踪影,而竹叶青则是最常见的毒蛇。
▲荔林公园内的竹叶青蛇
雨前、雨后、洪水后,
要尽量减少野外活动,
远离茂密的草丛。
阴凉的树林、草丛、水边,
疏松的土壤和乱石堆
也是蛇类出没较多的地方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毒蛇伤人频发
医生建议如遇到尽快就医
鉴于夏是毒蛇伤人高发期,医生提醒,如果被蛇咬伤,不要惊慌,可以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第一时间就医。
◆被咬后,首先要脱离蛇,可用木棒等驱赶蛇,但尽量不要对其穷追不舍,以免发生二次伤害;
◆其次,要尽量记住蛇的外形,如颜色、花纹、蛇头形状等,最好能拍下蛇的样子;
◆还要立刻取下手表、戒指等物品,给手指或胳膊解压,避免该部位肿胀后受伤,有条件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如果被眼镜蛇这来神经毒素类毒蛇咬伤,则需尽快放血排毒,可在伤口处划十字来排毒。
总而言之,被咬后,尽快来就医是第一原则。曾仲意强调,最好是2小时内就医,患者可以叫救护车或求助交警尽快送医。
来源:广州日报、壹深圳客户端、光明网、深圳市卫健委、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