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沙十四五目标定了GDP力争年均增 [复制链接]

1#
01:56

今天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年总第场新闻发布会,由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及特点。

据南沙区副区长孙勇介绍,“十三五”时期,南沙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开辟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建设新局面。从战略地位看,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前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年的第27位提升至年的第12位,四年跃升15位,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形成“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更加突出。从经济发展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源于南沙税收总收入亿元、进出口总值亿元,分别比年增长71%、48.6%、97%、48.5%。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南沙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承载能力、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区发展条件,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亿元,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

展望年,南沙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枢纽功能、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基本实现建设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未来城市典范的发展愿景。锚定年这四个远景目标,南沙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

▏湾区创新灯塔

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方面,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加快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创建国家实验室,完善提升“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创新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导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平台建设。

▏改革开放标杆

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平台战略作用,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方面,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深入推进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全球报关服务系统等平台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容提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中心,推动建设营商环境创新引领示范区。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南沙园区发展,探索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合作试验区。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

粤港澳全面合作方面,高水平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创建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强化与港澳联合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引入6条国铁、规划3条城际轨道,打造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规划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的“两快一慢一预留”大容量轨道通道及区内“环+放射”城市轨道网络系统。推进高快速路及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七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建设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建设为契机,优化调整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发挥南沙作为广深合作“桥头堡”作用。

▏综合服务枢纽

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促进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

国际航运枢纽方面,建成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五期等项目建设,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

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方面,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新优势,强化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

金融开放创新枢纽方面,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等重大平台,高水平推进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重点平台项目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国际产能、投资贸易等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打造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

▏未来城市典范

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建设,着力补齐教育、医疗、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依托山城田江海的空间形态,科学合理提升城市空间布局,塑造各具特色、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一城四区”组团式城市格局。

教育方面,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加大对示范性特色优质普通高中投入力度,加快引进建设一批优质教育项目,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校区等高校,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体系,打造优质均衡创新国际化教育新格局。

医疗方面,全面推进健康南沙建设,建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医院,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医疗中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南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南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