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芳
85后广州女生,高中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农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目前身兼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秘书长、广东南十字星会秘书长。从小就迷恋星空,不但发现了小行星“高雄星”,而且还有一颗小行星以她名字命名——“袁凤芳星”。
夏天的时候,躺在竹床上,跟大人一起数星星,一起讲关于星星的故事,这也许是很多人并不陌生的童年镜头……
在回忆这种童年往事时,可能谁也不敢妄想我们所看到的星星,其中一颗以我们的名字命名——这,其实并不是异想天开,在广州,在你我身边,其实就有一个观星达人,她的名字就命名了一颗行星,她就是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秘书长、观星达人袁凤芳!
她从四岁开始就迷恋星空,为了观星空、看流星、追逐北极光……她的脚步踏遍了西藏、内蒙古、北欧等国内外众多地方。为了拍到一张心仪的星空照片,她每每要带着十几斤重的器材,在户外耗上几个通宵。她说,“观星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
从四岁的一次仰望星空开始疯狂地爱上了星星
“哇,好多好多星星啊。大哥,这是什么星啊?”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拉着两位堂哥的手激动地说。
“不知道啊……”
“那北斗七星在哪里啊?北极星呢?”小女孩还是不断地问。
“不知道喔。”
作为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袁凤芳是并不多见的资深女天文爱好者。她曾发表文章称自己是“星之女孩”。目前她身兼数职,但都跟天文有关,《天文爱好者》杂志特约作者、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以及广东南十字星会秘书长。谈起追星经历,要追溯到她四岁的那一夜。
四岁那年,袁凤芳跟着家人回东莞老家探亲,那天晚上她和两个堂哥出门去买夜宵,走到外边一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在广州市区几乎看不到星星,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时非常震撼,看得入迷。”
从那时起,袁凤芳喜欢留意有关星星的资料,在大街上,任何有星字的东西,总会比别人先看到。读小学的时候,她常在自然课上追问老师:“为什么月亮围绕地球转?为什么她不飞走的,或者掉到地球上……”之后,袁凤芳还一直收集天文方面的电影、书刊杂志等,甚至还用零花钱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
袁凤芳与银河的合影。
高一时有了第一个望远镜足不出户就能观星
每当看着杂志上的精彩文章时,袁凤芳总是特别渴望拥有一台望远镜去观察奇妙的星空。尽管对天文的喜好一开始遭到妈妈的反对,但她却一直坚持下去。
“上高一时,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望远镜,牛顿反射式望远镜,花了多块,说明书是英文版的。虽然是第一次组装,但是我已经掌握了很多资料了,没看说明书,就组装好了。”第一次,袁凤芳在望远镜中看见了火星,“上面有橙红色的东西,还有黑色的斑纹。当时看得整个人很激动。”
不但如此,她还自己动手修好了坏了四年的天象仪,“这是一个赠品,灯不亮,遥控器也坏了,我就自己动手拆螺丝,把马达拆下来,一试还能用。”接着,袁凤芳从天象仪里牵扯出一堆线来,凭着自己的物理知识,一试再试,还差点触电。所有的问题一一解决掉,“家里有了星空有了银河,很开心,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满天繁星。”
高中和大学创建天文社团毕业创市天文爱好者协会
学生时期的袁凤芳,对于天文的爱好依然狂热。她把自己想象成电影《超时空接触》中的女主角Ellie,立志成为天文学家,后来还把自己的英文名改为Ellie。
高一时,袁凤芳有了电脑,学会拨号上网。她看着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宇宙图片,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她还偶然发现了广东南十字星会,从此结交了一群和她一样喜欢追星的同好。
高二时,学校鼓励学生成立社团小组。袁凤芳全校第一个递交申请,申请建立天文小组。做早操时,她在全校师生面前推广自己的社团。天文小组成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袁凤芳带着社员外出参加观星和讲座等活动。社团发展得很好,后来成为广东实验中学天文社。
上大学时,袁凤芳又和一群同学共同发起了华南农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年,又发起创立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作为协会秘书长,她的工作很琐碎,“基本什么都要做,像一个杂工。”比如开一场讲座,需要负责整场讲座的邀请、场地安排、联系协调等事情。
台湾观星通宵作战发现一颗星以她命名
从小就迷恋星空的袁凤芳,一直从未停止过追星的脚步。她不但发现了小行星“高雄星”,而且还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年3月,袁凤芳参加了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计划。“刚开始观测的3天,我们都颗粒无收。第四天凌晨左右,另外三位队员都分别找到一颗未知小行星,并且上报了。而我还在艰难地前行,不知道如何突破。”袁凤芳回忆道,“3月19日,我一口气上报了5颗未知小行星。但没过几天,我就陆续得知它们的数据都为别人所用了,全军覆没。当时我还大哭了一场。”
后来袁凤芳改变了方法,早上早起拍摄,晚上熬夜看图,“对着电脑处理数据,两眼通红,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3月20日,袁凤芳上报了9颗未知小行星,其中就包括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5月9日,小行星得到了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随后蔡元生马上提出该星的命名申请。因为蔡元生是台湾省高雄市人,所以申请命名为“高雄星”,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批准了该命名。
袁凤芳夜晚独自在台湾垦丁骑着电动车单车,寻找台湾最南端的星空并与星空合影。
“能发现它还是挺难的。我已交过70多颗未知名的小行星的材料。”袁凤芳说。而这也是历史上广东女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小行星并获得命名。
“国际小行星中心有一个规定,不能以发现者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袁凤芳说,年与“高雄星”同期发现的另一颗小行星获得命名,名字就叫做“袁凤芳星”,“是一个浙江省的同好发现的,这颗星在太阳系中,在木星跟火星之间,在我们选择的观察区域中,它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镜头里。”
在内蒙古通宵看流星雨住帐篷吹风沙
追星这些年,袁凤芳的脚步几乎踏遍国内最佳的观星地点。她往往要拖着十几公斤重的器材到户外拍摄星空,没有住的地方就要自己搭帐篷。“其实,追星并没有听上去那么浪漫。”她说。
年8月和年8月,袁凤芳曾两次到内蒙古看英仙座流星雨。为了拍流星,她都要付出连续两三个晚上通宵的时间。有一晚在沙漠上,整晚都在吹风沙,只要一张嘴,满嘴都是沙子,相机都布满沙子。“环境恶劣,熬夜辛苦,但很开心,也是一个乐趣。”她说,“只要天气晴朗就要拍星空,难得去那么远,肯定会想用相机和肉眼去看流星。”
“观星是一件上瘾的事情,跟旅游一样。”袁凤芳这样形容自己的每一趟行程,“其实就是星空的旅游。基本上每次出去旅游,都会去看星空。”有一次她跟闺蜜去台湾旅行,本来没打算看星空,但是到了晚上,她按捺不住追星的心便租了一辆电动车,一个人开到台湾的最南端去拍星空照片。
年8月,袁凤芳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与小伙伴们一起和星空合影。
西藏观星路上意外翻车半年不敢坐副驾室
虽然观星的过程很美好,但也会碰到危险。年在西藏观星路上,袁凤芳就经历了一次意外。
那是白天,袁凤芳一行观星结束后,从珠峰大本营返程。经过一个小山坡时,突然因为刹车失灵,车辆翻了两圈滚下了山坡。“幸好是个平缓的小山坡,我坐在副驾室,系了安全带。我身体没事,后面两个没有系安全带的同伴就受了一点伤。”袁凤芳回忆,“车窗碎裂成一块块的,司机把车窗敲碎,我们就从前面爬出来。当时我还一手拿手机,另一手顺带把相机也捞出来。”
“当时很镇定,但是后怕!”翻车事件后,袁凤芳有半年时间再没有出远门,即使在广州坐车,也不太敢坐副驾室,“需要点时间去消化。”
这件事也增强了袁凤芳外出的安全意识。现在,她每当跟同伴一起开车去户外观星,最少得两个人一辆车,不会赶时间开车,防止晚上开车。日落之前就到达观星的地方,如果晚上开车,司机也要休息够。
到北欧追逐北极光看到极光满天飞舞
袁凤芳的追星之路越走越远,去年她还远赴北欧追逐北极光。
年2月初,春节之前,袁凤芳突然想起还没去看极光。“太阳的周期是11年,当时也距离太阳周期极大年年过去了两年,如果我再不去看极光,就要错过了,起码要到9月才能看,4~8月不适合看北极光。”3月下旬是最后的机会,于是她把行程定在了3月16~27日。
因为春节期间,挪威使馆也放假,所以导致签证并没有那么顺利,幸好在出发的前三天拿到签证。出发前,袁凤芳看了大量的行程攻略,熬夜改了无数次行程。
年3月,袁凤芳在北欧追逐极光,终于如愿以偿和极光合影。
漫长的飞行之后,袁凤芳终于来到被称为“极光之城”的特罗姆瑟。“晚上,看到红色绿色的极光在天空中飘荡,我高兴得惊呼起来!”但是,由于接下来5天特罗姆瑟的天气都不太好,她临时改变行程,选了接下来几天天气晴朗的奥卢。
“极光满天飞舞,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是有风吹动了他们,因为真的像随风飘动的丝带,有些就像一团绿色的飞船飘过,有些像拱桥一样横跨在北边的天空。”在奥卢,她不仅如愿看到了、拍到了极光,还完成了自己和极光的合照,完成了一大心愿。“其实我不算是摄影爱好者,我是因为天文才去拍摄星空的,也喜欢用相机记录自己的行程经历。”
城市的灯光影响观星现在观星要越走越远
如今在广州,像袁凤芳一样喜欢天文的人越来越多。袁凤芳说,广州市天文爱好者协会是广州本土第一个天文协会,目前光是QQ群就有七八百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还有家长和学生。“天文爱好者的圈子是一个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圈子,大家学历也比较高。对于环境保护,都会很自觉,每次外出会把我们产生的垃圾带走。”
这些年,袁凤芳也注意到,灯光影响了她的观星之路。“以前我们是在佛山高明观测星空,后来那里建了路灯就不适合了。然后去从化溪头村,后来也是建了路灯。”她说,“感觉看星空要越走越远,去高明开车就一个多小时,去从化变成开两小时的车,到现在我们去清远的广东第一峰,就要开六七小时车。”
前不久,袁凤芳还只身飞到印度尼西亚看日全食。她说,“全球有很多专门追日全食的人,像去年3月去北欧看日全食,今年印尼有日全食,明年美国有日全食,有很多人是中了日全食的毒,哪里有日全食就去哪里旅游。”
袁凤芳说,自己除了去看星空,比较喜欢宅在家里。现在,她还会刻意培养多一点运动爱好,想要眼界更开阔。“小时候的梦想环游世界,看遍全世界的星空。现在还有这个梦想。”
袁凤芳找好了一个空旷的小广场,开始观测太阳。
展望未来让天文科普走进学校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袁凤芳不仅珍惜每一次的观星经历,她还乐于把经历分享给他人。从年发现小行星后,她开始在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还常受邀作为讲座嘉宾,向天文爱好者讲述发现小行星、天文摄影等内容。
谈及下一步的计划,袁凤芳说,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进学校讲天文科普课。这学期,她还以校外聘请教师的身份,给广州一所爱好天文的小学生,开设一个学期的天文基础课程。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精神需求与以往不同了。”袁凤芳说,“我小时候,天文还不是一件很吃香的事情,我妈也特别不喜欢我将来做天文,他们觉得这样会很穷,读天文赚不了钱。现在就不同了,我现在遇到很多家长,他们希望小孩从事天文,问我有没有这样的课程。”
袁凤芳相信,未来天文科普会越来越受欢迎,而她也将天文科普视为自己的一份责任。
身材并不特别壮实的袁凤芳往往要拉着一个二三十公斤的摄影箱,奔走在观星的路上。
袁凤芳的卡塔摄影箱里除了放各种望远镜,还随时带着一部带有超广角镜头的单反相机用于拍摄星空。袁凤芳随身带着几个小目镜,用于替换观测不同天文现象。
袁凤芳用手机拍下了透过望远镜观测到的太阳。“手机有时候比单反要好用。”
天文达人教你入门
天文爱好者要经常留意着天气,一等天晴就会跑到远离尘嚣的地方,约会梦中情人——星空。对天文感兴趣的读者是否心动了呢?袁凤芳教你可以这样入门:
软件:在外出观测之前,最好先有一定的天文基础知识,这样才会增加观星之旅的乐趣。比如,可以下载一个电脑星图软件stellarium中文版,很适合入门。用iPhone或iPad的读者,则推荐使用StarWalk,可以实时知道天空是怎样的,只要把iPhone或iPad举起,就能得到对应的星图。安卓系统的手机也可以使用谷歌星空SkyMap等星图软件。
书籍:《哈勃十七年探索之旅》和《神秘的宇宙》,看深空图最爽了。对日食感兴趣的话,《日食大观》最合适。打算常去观测的同学,可以考虑购入《恒星和行星》,它是一本综合指南,挺实用的。对天文理论感兴趣,可以看看带有公式的参考书《天文学新概论》。还有《天文爱好者》和《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也值得推荐。
器材:可以考虑买一个元左右的的7×50的双筒望远镜来观测星空,若是遇到好的观测环境,还可以看到大星云星系。即使以后不再看星空了,也可以用它来看风景、看鸟、看演唱会。
星空拍摄技巧:首先要有一个稳固的三脚架,一个和佳能6D级别差不多或以上的单反相机,一个广角镜头,一个定时快门线。去到一个没光线的地方,拍摄地方其实很重要。相机固定拍摄,一般在很好的星空下,单张拍摄星空参数:ISO或以上,光圈F2.8或更大,曝光时间30秒,当然很多时间参数都要根据现场来调整。
袁凤芳VS广州
1.能否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广州的看法?
加贺谷玲的《南十字座》吧,因为广州在南方,可以看到南十字星座,北方不可以的哦。当然很多地方都可以,不可深究。
2.你选择留在广州的理由是什么?
作为广州人,我在外面吃不惯。本来有计划在西藏拉萨长住,住了一个月之后很想念广州的美食,就回来了。另外,也因为家人和朋友都在广州。
3.广州对你的影响有哪些?
因为我在广州出生和长大,对广州很习惯了。广州一方面承继了一些传统,另一方面和现代化紧密接轨,机遇和机会都很多。
4.你眼中广州最美的时刻是什么时刻?
在广州拍摄天文现象,月全食,水星凌日等等。
5.工作之余,你在广州最常去的地方是哪里?
家里。
小时候梦想环游世界,看遍全世界的星空。现在还有这个梦想。——袁凤芳
来源|信息时报.3.27,原标题《广州观星达人袁凤芳:观星,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
策划|信息时报首席编辑黄莺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韦英哲实习生叶海珊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梁钜聪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