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呼吁为春节正名改为农历年或中华年 [复制链接]

1#

专家呼吁为春节“正名” 改为“农历年”或“中华年”


图表:今年春节为何早到了11天 新华社发


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接受采访时呼吁,将传统的年正名为“农历年”或“中华年”,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民俗年,共同的精神家园。


  年是什么?李汉秋说,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周期离不开自然的节律,地球上时序更新的周期大约360天,这也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周期——年。中华历史上过“年”的传统约有3000年之久,在周朝就已正式将自然周期称为“年”。


  据李汉秋介绍,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引进西洋历法,以阳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那时新旧二历并存,官方用阳历,民间社会仍习惯用农历。与双历制相适应的是两套节日系统,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系统。农历又被称为阴历、旧历。后来,袁世凯“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李汉秋说,由此,延续几千年的农历新年被降格为“春节”,“年”“元旦”的名称硬被夺走,安在阳历1月1日头上。但是在传统社会“百姓皆不以为然”,仍然按农历过自己的年。到1934年初,当时的国民*府不得不停止强制废除农历年的做法,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制定的年节放假办法,春节作为唯一的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据李汉秋回忆,“文化大革命”初的1967年,要求“春节不放假”,他当时是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同在农村,大年初一要与公社社员下大田劳动,以破除“过年”这种旧风俗、旧习惯。但民间社会依然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不肯舍弃“年”,在老百姓心中口中,拜年、过年,大年初一……总是指农历年。


  进入新时期以来,李汉秋和一些民俗专家不断呼吁:培育民族精神就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经过各方面持续几年的努力,从2008年起,春节之外的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也都列入法定假日。


  “这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进入了振兴的新时期。”李汉秋说,时至今日,废除农历的声音已难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一开始就同时报了双历:阳历和农历。


  李汉秋说,既然承认双历制,也就顺理成章地要承认双“年”制,要恢复农历年“年”的地位。他表示,应当因势利导,通过一定的方式,正式确认双“年”制。传统的年可正名为“中华年”“农历年”,作为过渡,“春节”暂且并用不悖。另一个阳历年则是国际年、行*年。两个年各有正名、各有内涵、各有侧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