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硕果累累2020年广州市水务系统总结大 [复制链接]

1#

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通讯员/赵雪峰)1月26日,年全市水务系统总结大会召开。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大考中,广州市以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为“十三五”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推动广州治水实现五大根本性蜕变——治水思路根本性转变,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变好,排水管理根本性变革,节水用水取得根本性成效,城乡水利得到根本性保障。

找到广州治水的“金钥匙”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持续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将“绣花”功夫利用到治水工作中去,大力开展洗楼、洗井、洗管、洗河“四洗清源”“散乱污”整治、涉水违建拆除等源头治理工作,按照“小切口、大治理”的原则,采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方式,做到了一点一点摸、一户一户查、一处一处改,下了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累计拆除涉水违法建设.58万平方米,累计“洗楼”约万余栋,“洗管”约1.6万公里,“洗井”约60万个,“洗河”条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约16.79万吨,清理河岸立面约.21万平方米。

五年来,一直坚持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团结凝聚规划、环保、工信、城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及各区治水合力,推动流域协同治水,形成“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员)”多级治水体系。健全河长责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激励问责5大机制。创新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湖长制体系,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下沉督查,落实“督查、交办、巡查、约谈、问责”五步法,治水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实现河湖管理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担当、失责必追究。

五年来,积极发动公众力量,组织“民间河长”“民间小河长”、大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治水,实行违法排污有奖举报,发动媒体舆论监督治水。

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广州市由过去黑臭水体治理滞后区,到年荣登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再到年全市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年,广州更是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验收,国家监管的条黑臭水体和50条重点整治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现在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对“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治水思路的深入践行,也有赖于全面推动落实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目前,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鸦岗断面在年曾是劣V类水体,现已稳定保持在IV类;石井河口断面由曾经氨氮超过20mg/L的“酱油河”,到现在水质上升两个类别;流溪河89条一级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由底的kg/d降至年底的kg/d,下降86.5%;流溪河劣V类一级支流由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46条降至现在的9条。

同时,广州高质量推动千里碧道建设,累计建成碧道公里,进一步统筹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以广州之水为靓丽纽带,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

排水管理完成根本性变革

这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破立并举、大刀阔斧推进排水体制改革。先是成立了市、区排水公司。按照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厂网河一体化”,实现了排水管网的专业化、系统化、协同化管理。市、区排水公司接收公共排水设施约公里,开展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外水排查整治,共计洗管约公里,洗井约25万个,中心城区处理外水渗入点处。

加强排水户源头管控。开展“一季度为一轮”的典型排水户巡检工作,完成巡检户,巡检率99.40%,上报排水问题个,已整治个。

推进《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立法。为排水设施维护、排水许可管理、信息公开等提供更加科学完备的法律依据。

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任务完成率.3%、新增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任务完成率.1%、新增镇级生活污水管网任务完成率.9%,全市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完成率均达到%。

深入实施内涝治理。以全市9大流域为基础、个排涝片区为单位,基本摸清广州市洪涝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完成积水内涝风险点整治处,完成珠江沿线处倒灌点整治,落实易涝隐患点“一点一策”预案,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

开发应用信息化排水管理系统。“智慧排水”“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提升了排水行业管理和水旱灾害防御的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实现广州治水能力和治水水平现代化提供了强力支撑。

排水单元达标及合流渠箱改造。年底,各区上报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认定比例达到68.89%,全市条合流渠箱改造已完成82个,其中建设污水管.49公里、雨水管.29公里。

节水用水有序有效

广州市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用水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49.52亿m3指标内,全市、、年在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均为优秀,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年下降27.6%和38.6%。

有效创建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年广州市荣获“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年广州市入选“国家节水型城市”。番禺、花都、增城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提前完成省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任务,番禺区获评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个、节水型企业家、节水型单位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家。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获评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

有效推进重大供水项目。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现一网调度,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芙蓉嶂水库、百花林水库、牛路水库、北江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紧密建设。

有效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制定颁布《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划定办法》等法规文件,全市供水水质多年保持在99.9%以上,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获得用水”实现“三零一优”,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完成城乡供水改造。实施37户老旧用户供水设施改造,进场施工户,通水户;实施64条城中村自来水改造,其中60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56条村已装表通水;推进条农村供水改造,完成条行政村管道施工,纳入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的56条行政村农村供水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

有效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全市39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65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99.99%,集中供水普及率%。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实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三零”服务。

全力补齐水利短板

防洪排涝方面。全面落实宗水库、座水闸、公里堤防、座泵站、座水电站、70座山塘、个积水内涝风险点、个山洪灾害风险区的党政领导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管护责任人“三本台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调蓄作用,雨前精细实施预腾空,雨中科学调度,成功抵御“5.22”“6.8”特大暴雨、台风“鹦鹉”“海高斯”等袭击。完成.83公里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任务,珠江广州城区段达到年一遇防洪(潮)标准。从化区成功申报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水利管理方面。在全省率先完成小水电退出试点,率先出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全市水库、小水电站等水利设施三个防汛责任人和管护人员全部到位,水库“三个重点环节”全部落实;完成座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完成比例全省第一;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10座,年通过水利部审核7座,数量全省第一。

水土保持方面。利用土壤侵蚀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发水保监管APP,实现监督检查、方案核查、验收报备核查3个%;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减至2个工作日;年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排名全省第一。

依法治水持续深化

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加快推进《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制定和《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修正;公布实施排水单元达标通告、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维修办法、排水户分类管理办法、供水用水条例两份配套文件等规范性文件共13份,完成新一轮污水处理费调价;深化“放管服”改革,压减广州市水务局10类项行政权力事项,精减事项占比50%以上;实行驻点律师工作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对招投标、征收、信访、合同签订等开展专项指导服务。

不断强化执法力度,着力提升执法效能。年以来,各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尤其是番禺、白云、南沙等区,均超额完成执法任务。全市处理案件线索条,立案宗,结案宗(含上年结转),按时办结宗河湖违法陈年积案,完成水利部下达“清零”任务。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自查自纠,组织全市共排查出河湖“四乱”问题宗,全部录入水利部河湖管理督查系统,已整治销号宗,完成的整治数量和系统审核销号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