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枫树在山腰间傲然挺立,蔚然成荫;碧水清溪自南向北叮咚作响,层叠激荡……小山村成了热门“打卡点”,游客们慕名而来。“环境就是吸引力,现在是回乡创业的最佳时机。”在广州市区的大饭店做了10年大厨后,林建平回到从化南平村办起了农家乐。
以流溪河畔为轴,全长公里的全域绿道在从化成网,串联起沿线8个驿站、20多个村庄和50多个主要旅游景点,绿色生态激发起乡村发展的新活力。让田间地头、生产园区、河涌池塘、农房建筑等全要素、全方位聚合,城中村升级“城中景”、田园变身景区、绿道成为廊道,焕发岭南风情的“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的勃勃生机。
拥有多个湖泊水库的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美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蓝天、白云和一湾绿水组合的城乡环境正散发出北回归线上的独特生态之魅。
守住老祖宗的绿色家底
寂静的山林里,荔枝树、杮树在溪边错落夹生;甜润的空气中,伴着风声水鸣,鸟啼蛙叫……距离广州繁华核心区仅仅60公里,从化藏着一片净土——南平村。
沿着南平村“母亲河”凤溪修建的2.5公里栈道,人们打开了一扇亲近大自然的窗。
良好的生态家底是南平村人最珍视的,对“母亲河”凤溪的保护,可以说是这条村不容挑战的“祖训”。“20年前就有老板想租下我们的地,砍下原始的树林种植桉树,我们都拒绝了。”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说:“桉树种植对水资源的消耗大,我们只有一条凤溪,是村的命脉所在,一定要保护好。”
既要守住老祖宗的绿色家底,又要带动村民致富,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沿着凤溪栈道往山上走去,荔枝树、龙眼树、桔树错落山间,原来富有智慧的南平村人种植荔枝已经有20年的历史。
“由于全球气温变暖,荔枝的理想种植地北移。当时村委就跟村民讲,桉树是绝对不能种的,要种的话只能种荔枝树、龙眼树,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张国华说,南平村抓住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种出了广东品质数一数二的名优荔枝。
南平村的水质曾被广州市水质监控中心评为“最优质水源”。这里的荔枝“喝”的是山泉水,“吸”的是清新空气,一直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这里出产的温泉流溪桂味和双壳槐枝更是声名远播。
南平村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守护绿水青山的宝贵家底,引得凤凰来栖。
两年前,南平村委会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牵手”,双方成立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开启村企合作建设特色小镇新模式。
按照规划,南平村将村中亩果园、三个空心村落、停车场等的使用权作价入股,珠江实业集团以现金入股并负责小镇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会展会议、农家乐、民宿、文创小店等新鲜事物开始在村里出现。
城市里有城管,村里也有“村管”。企业把城市物业管理的理念搬进了南平村,在村里成立了“乡村综合管理办公室”,对村域公共区域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保护好祖辈留下的生态家底。
“别人紧抓机会大干快上,而我们则希望慢一点,因应生态的承载能力,引进最合适的资源。”南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欢说。
美丽行动绘画“富春山居图”
游船缓缓行驶在流溪河水上绿道中,河面时而荡起层层涟漪,时而浮现江心小岛,河两岸缓坡上种植着各类草木花卉,岸边还有着一条可骑行的陆上绿道。水路辉映,一路上尽享满目绿意、清新空气、扑面煦风。
这是从化卫东水陆绿道——广东省唯一一条陆上绿道与水上绿道相结合的绿道。“没想到在这能遇见美丽的自然生态。”南兴旅游公司总经理曾思师从北大毕业后就来到了从化,她创办了南兴旅游公司,以运营水陆绿道讲述这方水土的美丽故事。
全域绿道犹如“美丽廊道”,将散落在各村镇的“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和“美丽园区”聚合起来,辐射带动沿线农村形成带状发展。
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人们更加珍视这片来之不易的家园。在西塘村,“城乡清洁服务队”“工程建设服务队”“园林绿化服务队”“绿色娘子军”4支队伍活跃乡间,志愿参与乡村服务。垃圾分类是这里的创新实践,村里在全省率先引入乡村垃圾分类智能平台,一存一取变废为宝。
“通过‘美丽银行’智慧平台,存进去的是垃圾,取出来的是兑换商品的积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蓝丽婷说,拿出积分卡,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