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东的痛,广东来治 [复制链接]

1#

广东发展有多难,广东自己知道。

提起广东人,普遍人都认为广东人有钱。

什么能代表广东的有钱人?

我想,网友们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比如人字拖、钥匙串和白背心。

广东经济发展确实很强劲,甚至常常被人评为“中国经济的缩影”,但它既是“天花板”,又是“无底洞”。

为什么?因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拿广州本身来举个例子。

早些年,小编去广州从化的某个村做课题调研,发现了广州的另一面——此广州人非彼广州人。在这个村里,我们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弱病残,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从村里走出去看看广州真正的繁华。唯一让人觉得它还像是个村落的地方,就是一幢幢用外面务工赚回来的钱改善过的住宅楼。调研结束的时候,我们从某些地方仿佛又看到一点希望,比如电商时代带来的产物——快递驿站以及零零散散分布着的小工厂。归根到底,产业就像人体的血脉,没有产业,就没有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广东最大的“痛”!

那么,广东要“止痛”,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用什么“药”?

这里又要说到广东人的品质——务实。

确实,广东人的务实是刻在骨子里的。

广东人的务实体现在以下几点(可能不止这些)。

重视传统习俗,例如潮汕英歌舞、粤西年例、醒狮拜年保留至今,且仍是大人、小孩最惦记的习俗。

把钱花在刀刃上。广东人不爱漏财,派利是讲“意头”而不讲金额大小,对美食的追求大于对奢侈品的追求。

不甘落后。在这里,人们更注重实用,注重创新,注重发展,拥有自己的商业文化。广东早早就顶起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名号,先是创造改革开放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让原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的、拥有将近万人口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同时,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珠三角地区开始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而,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之际,迅速转变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拥抱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的服务业。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广东又扛起大旗,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思路与成效可见广东经济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丛书”)。

除了建设经济特区、世界级城市群,广东还需要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有个县(市、区)、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如此庞大的数量,广东如何对症下药?

▲广东的县镇村数量分布

STEP1

学习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

STEP2

结合过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战略。

STEP3

号角吹响,各地“开干”,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为关键路径,强化乡镇连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激发欠发达地区的潜能。

所谓县域强,则省域强。广东自年7月起,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根据各县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基于57个县(市)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将其划分成创先类、进位类、消薄类三条赛道,以实现差异化发展。

▲57个县(市)赛道划分图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广东各县域逐渐走出了特色各异的发展之路。

顺德是怎么走出以制造业当家之路的?

增城是怎么借助超大城市市辖区地位提升县域综合能级的?

饶平是怎么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的?

高州是怎么打造荔枝等特色农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

梅县区是怎么走出符合山区特点、苏区特色的振兴之路的?

……

《大发展:新时代广东县域经济创新发展10强》,

一本书让你读懂广东县域经济创新发展10强的成功经验!

这条广告很硬,但这本书的内容更硬!

(作者:北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